新中國成立不久,這天,周總理邀請熊向暉來中南海勤政殿赴宴,參加的人數很多,張治中就是其中一個。 正當眾人聊意正濃,熊向暉從外走來,眾人皆驚異。 ![]() 張治中心中不解,他難道不是國民黨一派嗎?目瞪口呆地問道:“老弟你何時起義的?” 熊向暉不置可否,周總理解釋道:“他這不是起義,是回娘家了!” 為什么這樣說呢?難道熊向暉有著多重身份? 想要理清其中原委,還是要從熊向暉的人物生平開始說起。 加入黨組織,傳奇的開始熊向暉,原名熊匯荃,1919年4月出生于山東省一個優渥的官宦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五,他的父親曾任山東省掖縣縣長,后來當上了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長。 雖然家庭環境優越,但是他沒有養成驕奢的習慣和性格,反而更加關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 生于亂世,不懼艱險。熊向暉通過對知識的掌握,暗暗下定決心,需要把處于水深火熱的中國國人喚醒。 ![]() 高中畢業后,17歲的熊向暉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積極參加許多愛國救亡活動。這時,我黨看到了熊向暉的種種愛國行為。 不久,經楊學誠等人介紹,就此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 第二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熊向暉報名參加了胡宗南組織的湖南青年第三戰地服務團,該服務團主要是由大學生等知識分子組成。 原來,胡宗南在黃埔軍校就開始發現,湖南學生的素質普遍較高,很有湘軍的風范,于是他經常到湖南征兵。 在這批眾多學生中,胡宗南對熊向暉青睞不已,認為和自己在思想方面有相同的地方。 ![]() 胡宗南(中) 胡宗南選用和考核人才有自己的方法。第一,看第一印象,熊向暉儀表堂堂,長相英氣;第二,看家庭背景,當時,熊向暉父親是湖南高等法院院長,門第很高。 同時,胡宗南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為什么來戰地服務團?” “為了革命!”,熊向暉答道。 胡宗南大驚,“你想加入共產黨?” “為圓孫中山總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革命。” 胡宗南一聽,原來還是一位熱血青年,大為贊賞。 實際上,當時正值兩黨緊張時期,我黨特需一名情報人員前往國民黨處做地下工作。 ![]() 根據胡宗南為人特點,周總理列出了幾條標準:最好是愛國青年、而且家庭環境要好,因為胡宗南極看重門第、同時記憶力要好,因為在胡宗南身邊需要時刻謹慎,需要記憶的知識要多。 周總理聯系到了清華大學校長,也是地下黨負責人之一蔣南翔,他腦海中第一浮現的學生就是熊向暉。 經過考察,熊向暉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于是這也是胡宗南對熊向暉滿意的原因之一。 熊向暉十余年堅持黨的地下工作,為情報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是對黨絕對忠誠的表現。 ![]() 從閑棋冷子到四海風云1938年5月,在胡宗南的親自安排下,熊向暉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第二年畢業之后,憑借努力和機智,他擔任了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等職務,成為其心腹。 但是獲得胡宗南的信任,最關鍵的一點便是準確了解他的心思。 這天,胡宗南說了一句,“明天上山。” 熊向暉知道這座山是陜西的南五臺山,胡宗南父親的忌日將近。 了解完胡宗南表達的意思,熊向暉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當時的祭奠活動很莊嚴,對于胡宗南來說,必須體面。 于是熊向暉準備了燭、香、箔、紙等物件,這些十分講究。 除了這些,牌位和祭文也都是不可或缺的,胡宗南得知之后,心中大為感動,從此對熊向暉多了一份信任。 ![]() 雖然熊向暉一直秉承著少聯系黨組織,減少暴露風險的宗旨,但是威脅無處不在,他無時無刻不在和敵人斗智斗勇。 一日,負責情報工作的司令部第二科科長劉慶曾收到一封匿名的舉報信,指出熊向暉是潛伏的情報工作人員,實際上是共產黨員。 試想,如果他直接上報胡宗南,可能熊向暉就會暴露真實身份,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先找上了熊向暉。 在熊向暉看來,自己最近這幾年和黨組織的聯系非常少,他們手中沒有自己的把柄,雖然只是試探自己的忠心,但如何化解才讓人不懷疑呢? ![]() 不一會兒,他一手拿到所謂的信件,非常生氣地道:“你這是為何?居心何在?” 甚至搬出了胡宗南,“你這樣做,你不會是臥底吧?我要馬上告訴胡宗南先生!” 劉慶曾知道他在胡宗南心中的地位,連忙解釋自己只是猜測,灰頭土臉地走了。 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熊向暉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在敵人的追問下,仍舊可以輕松應對,這也是為什么潛伏十余年沒有被發覺的原因之一。 除了應對敵人的懷疑,在獲取利于我黨情報工作方面,熊向暉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沒。 此時處于抗日時期,熊向暉可以說還是一枚“閑棋子”,因為胡宗南在前線積極抗戰,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打壓我黨,但熊向暉仍舊在黑暗中默默付出著,沒有怨言。 果然不出周總理所料,蔣介石的矛頭還是指向了我黨,熊向暉的特殊身份真正發揮了作用。 ![]() 隨著抗戰接近尾聲,熊向暉成為了胡宗南的左膀右臂,但他也發現蔣介石打壓共產黨的行動沒有停止。 1943年5月底,共產國際解散,蔣介石覺得這正是打壓共產黨的絕佳機會,他密電胡宗南,要求胡宗南突襲并占據陜西延安,爭取短時間拿下陜甘寧地區。 雖然行動在秘密部署,熊向暉依舊看出了蔣介石的企圖,7月9日將攻打延安!如果計劃實施成功,對我黨將造成巨大損失。 熊向暉必須阻止這次計劃,深知自己的處境,但他不顧危險,仍舊向我黨秘密傳遞了這一重要情報。 我黨得知此消息,連夜部署作戰計劃,同時朱德發給了胡宗南一封電報內容,大體內容卻是熊向暉發給黨中央的原文。 ![]() 黨組織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實際上,這也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黨中央想利用此次機會,讓這封電報廣為流傳,給蔣介石壓力,不讓他發動內戰,熊向暉也知道了黨組織的苦心。 由此,胡宗南的計劃撲空。 此次計劃的失敗,胡宗南意識到自己身邊潛伏著敵對分子,雖然展開了很長時間的搜素,但依舊沒有線索,最終也不了了之。 胡宗南不會知道,自己最看重的人,卻是泄露消息之人。 但熊向暉的一紙情報,粉碎了國民黨第三次反共高潮,用事實證明了情報獲取的重要性。 在兩黨共同堅持下,終于迎來抗戰勝利。但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打壓還沒有結束。 ![]() 1947年,熊向暉和妻子諶筱華結婚。同年3月,胡宗南告知正在度蜜月的熊向輝10日將對共產黨再次發動襲擊,要求他回來協助自己工作,還要求行動要絕對保密。 熊向暉得知此消息,連夜記住了這一重要情報。 同時,把情報帶給了自己的接線人王石堅,王石堅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連忙報告給我黨。同時,我黨立刻部署軍事活動。 3月8日,隨同胡宗南面見國民黨指揮官的同時,熊向暉大吃一驚,發現重要信息。
得知此情報,熊向暉很著急,一邊胡宗南要求隨傳隨到,寸步不離在他身邊,而且自己對一些先進的情報技術沒有掌握,另一邊,我黨如果不知道國民黨擁有先進的偵測技術,想必情況不利。 ![]() 這次,熊向暉實在沒有了辦法,便寫了一封信交代了情報內容,雖然這是不符合規定的。 周總理收到了情報,嚴肅下達決策,要求中共中央電臺停止工作三天,并且通知各作戰地區停止使用無線電交流。 周總理這一決策,迷惑了胡宗南的進攻方向,而且精準識破了尋找我黨根據地和作戰地區的陰謀。 就是這樣,許許多多國民黨的情報送到了我黨的桌前,最終共產黨取得了最終勝利。
實際上,這些默默付出的情報人員,為我黨勝利提供了不竭動力。 ![]() 轉變身份,幕后走向臺前當熊向暉的身份被胡宗南發現之后,此時熊向暉人已經在美國,正處內戰時期,胡宗南分身乏術,對他的處置也沒有實施。 站在胡宗南的角度看,處置熊向暉對自己的影響更大。因為熊向暉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如果不忠只能加重蔣介石對自己的懷疑,鑒于自己前程的考慮,他沒有深究。 1949年,正在美國留學的熊向暉接到黨組織通知,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其實,熊向暉的真實身份,得知的人很少。周總理邀請了熊向暉等人在中南海赴宴,眾人才明白熊向暉的身份原來是紅色特工。 張治中驚訝問道,“熊老弟,你何時起義了?” ![]()
眾人到這時才反應過來! “他不是起義,是歸隊了!”,周總理繼續道,“今后他的工作,往中國外交領域發展了。” 實際上,熊向暉一次又一次的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是把重要情報傳遞出去,這種舍小我為大國的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學習啊! 從他傳奇的一生看來,每一步走得無比堅定和踏實,他在我黨情報獲取等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之后,熊向暉真正從幕后走向臺前,在新中國外交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 20多年的外交經歷,他的職務是“總理助手。” 參加日內瓦會議過程中,他負責新聞記者的提問,解答一些外交等問題。 尤其在尼克松訪華過程中,他傳達兩國的合作內容和雙方的主張,同時記錄重要問題的匯總。 從紅軍特工到外交領域,無論身處哪個角色,熊向暉真正做到了不愧于黨、不愧于人民。 熊向暉的女兒曾問過父親這樣一個問題。 “在周總理和胡宗南的兩人面前,您沒有想過要一生追隨胡宗南嗎?”
![]() 因為在熊向暉看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周總理看到了國人真正缺失和需要的是什么。 熊向暉在執行黨組織任務之時,專門改了名字。 選擇這一名字的含義,到最后,我們才得知,“向暉”其實是面對黑暗,仍心懷光明的意思,也是熊向暉一生的寫照。 時光荏苒,追憶偉人,我們的心靈得到洗滌。紅色特工是對熊向暉最高的評價,每一位為新中國作出的貢獻,都應該被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