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王莽平素一副謙恭和藹、雅量高致的樣子,但是在朝堂之爭上面,他可不是什么大度之人。上臺之后,當然要清算舊賬。所有幫助過漢哀帝,或者漢哀帝扶植起來,對付王家的勢力,有一個算一個,挨個清算。 漢哀帝劉欣的祖母和母親雖然已死,但還是被革去后來漢哀帝給加封的尊號,墳墓被挖開,然后按照普通百姓的規格再次安葬。可憐,死后都沒能安生。 趙飛燕的結局也不好。 漢哀帝活著的時候,就不斷的有人上書指責趙飛燕及趙氏家族。只不過漢哀帝念在當初曾經幫助過自己,加上算是同盟軍,共同對付王家的情分上,沒有處置趙飛燕。 現在漢哀帝已死,趙飛燕這個最大的保護傘沒有了,王莽也就不再客氣,奏請王政君,以王政君的口氣斥責趙飛燕為:“前皇太后與昭儀俱侍帷幄,姊弟專寵錮寢,執賊亂之謀,殘滅繼嗣以危宗廟,悖(bèi)天犯祖,無為天下母之義。貶皇太后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干脆利落的廢掉了趙飛燕皇太后的身份。 過了一個月,王莽又用王政君的口氣下詔,將趙飛燕和漢哀帝的那個傅皇后,一起貶為庶人,并讓她們二人分別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園。 被貶當天,二人同時自殺。 清理完皇宮內部,朝堂之上就簡單了。本來傅家、丁家、趙家等等,只是這幾年才剛剛崛起,在朝堂上的根基并不穩固,輕易就被王莽幾乎連根拔起。 這下,皇宮內,太皇太后王政君獨尊,朝堂上,王莽一手遮天。 王莽可沒有當年霍光的忠心,什么伊尹、周公之類的,哪有自己當皇帝來的痛快。 至此,大漢朝距離改姓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了。 漢哀帝死了,但是皇帝的位子不能空著啊。王莽感覺自己現在坐上去時機也還不成熟,還得找個姓劉的來坐在那里啊。找誰呢? 選來選去,王莽選中了中山王劉衎(kàn)。 為什么選他呢?這得往上數到漢元帝劉奭那里。 劉奭有三個兒子,長子是漢成帝劉驁。但是劉驁并沒有留下子嗣。 劉奭的次子是定陶王劉康,也就是漢哀帝劉欣的父親。劉康應該只有劉欣一個兒子,而劉欣沒有后代,所以這一脈也沒人可做候選人了。 劉奭的三子是中山王劉興。當初漢成帝立劉欣為太子之前,還曾經有大臣勸漢成帝立這個弟弟為接班人,后來沒通過。 當然,立了也白立,因為這個劉興在公元前8年就死了,那時漢成帝還健在呢。 劉興死后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兒子,剛剛年僅3歲的劉衎繼承了這個中山王的爵位。 也就是說,這個劉衎是漢哀帝劉欣的堂弟,同一個輩分。 到漢哀帝死的時候,也就是公元前1年,劉衎也剛剛9歲。 所以,劉衎之所以被王莽選中,一是他幾乎算是和現在的皇帝親緣關系最近的唯一候選人,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剛剛9歲的孩子,而且后面的母親、祖母一系的外戚勢力也不算強大,便于控制啊。 于是,在漢哀帝死后不久,劉衎被迎進京城,即位為皇帝,是為漢平帝。轉過年來的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年,公元紀年沒有公元0年),漢平帝改年號為元始元年,正式開始執掌大漢國。 但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怎么可能真的治理國家,再加上這個劉衎身體還不怎么好,不時的生病,因此上是由王政君代替他執政。 但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也沒那個精力和能力,來具體掌管朝堂,所以,真正的大權就全都落到了大司馬王莽的手里,所有朝政大事,幾乎都由王莽一言而決。《漢書·元后傳》記載:“帝年九歲,當年被疾,太后臨朝,委政于莽,莽顓(zhuān)威福。” 王莽深深的明白,此時整個大漢朝上上下下,能夠鉗制自己的,只剩下了自己的姑姑王政君。于是王莽費盡心機,討好王政君。 當年王政君的七個兄弟都被封了侯,但是王政君還有三個姐妹啊。于是王莽奏請王政君,將她的三個姐妹,都予以加封。其中,王君俠為廣恩君、王君力為廣惠君、王君弟為廣施君,并且都賞賜給湯沐邑。于是這些人在王政君面前“日夜共譽莽”,就是不斷的說王莽的好話。 這還不算,王莽還琢磨著,像王政君這樣的老太太,雖然錦衣玉食,但是一輩子悶在皇宮之中,一定“厭居深宮”,于是不時的組織各種活動,讓老太太參加,而且是一年四季,換著花樣讓老太太四處游玩,登山涉水,狩獵郊游。 這還沒完,老太太所到之處,王莽還不時的讓人以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義,給當地百姓以各種賞賜。百姓得到賞賜,當然對王政君是感激涕零。王政君的內心當然也充分感受到了滿足。 于是王政君越玩越開心,越看王莽越順眼,也就越發放心的將朝政大權徹底交給王莽,自己過起了優哉游哉的幸福生活。 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觀之處,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創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鑒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鑒賞》、《國學經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