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藝術與游戲》 ![]() 什么是創造? 欣賞和創造是什么關系? 之前篇章偏重欣賞,接下來的幾章討論創造。 “欣賞之中都寓有創造,創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都是要根據想象和情感,“見出一種意境,造出一種形象”。 創造:于自然中見出意境,選取文字翻譯出來,這個過程既是在創造也是在欣賞。 欣賞:見到詩文,憑想象與情感領略意境,這個過程既是在欣賞也是在創造。 一首詩好比一片自然風景,觀賞者要拿自己的想象和情趣來交接它,才能有所得。所得深淺和他自己的想象與情趣成正比。讀詩就是再做詩,一首詩的生命不是作者一個人所能維持住,也要讀者幫忙才行。讀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詩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沒有創造就不能有欣賞。 欣賞只需見出一種意境,而創造須再進一步,把這種意境外射出來,成為具體的作品。 作者以小孩子的騎馬游戲,說明欣賞和創造的特點。 1.把所欣賞的意象客觀化,使它成為一個具體的情境。這中間不完全是模仿,經過了一番意匠經營,原有的意象不復是生糙的自然。 2.是一種“想當然耳”的勾當。專注于幻想世界,鄭重其事,不近情理之中又不背乎情理。 3.帶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躍的生靈。 4.在現實世界之外另造一個理想世界來安慰情感。 小孩子就是藝術家,藝術家都是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與游戲所不同的是: 1.藝術都帶有社會性,而游戲卻不帶有社會性。藝術的創造必有欣賞者,雖不迎合社會心理去沽名釣譽,總不免希望世上有知音同情。因此,藝術的風尚一半是作者造成,一半也是社會造成的。 2.藝術不僅有社會性,還要進一步把這種意象傳達于天下后世。所以,游戲不必有作品,而藝術則必有作品。 3.藝術家要借作品“傳達”情思給旁人,就要使藝術的形式和內容恰能融合一氣。這種融合就是美。 藝術雖伏根于游戲本能,但是因為同時帶有社會性,須留作品傳達情思于觀者,不能不顧到媒介的選擇和技巧的鍛煉。 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