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來到關卡嚴密的奇乾村。 去奇乾村不易不是道路的艱辛,也不是自然環境因素,而是各種交叉管理的重重疊嶂。 因為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所以森林防護需要一級機構管理,這里還是中俄邊境線所以需要邊防公安以及部隊加以管理。 可是最大的矛盾在于這里也是國家打造的環中國最美邊境線G331一段,于是各種交叉管理的合理性就將通途變關隘,一路走一路卡,這里就有了號稱自駕游的天花板之稱的名號。 相比較于新疆的邊境線,新疆也有漫長的邊境線,G219甚至緊貼著邊境線,但是一路上的車輛通行無阻,關卡的作用是提醒你要遵守邊境管理,不要放無人機,拍攝邊境線等等相關事宜。 管理不是制造障礙而是消除矛盾。 通行的不置可否,也阻礙不了我前去探索的決心,因為這里故事值得國人去了解。 目前村里只有六戶人家,有一個水文站,有鄉政府,派出所,還有一支部隊在這里駐防,在攜程上只有一戶“王家驛站”客棧開業。 提前將行程碼還有車輛信息交給客棧,客棧幫我登記好資料備案,終于到達了客棧。 客棧不大,也還非常干凈舒服,女主人廚藝不錯,招呼安頓登記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她介紹這里的大致情況: 奇乾村地理坐標為,北緯52°11′,東經120°46′,奇乾村地處額爾古納河畔,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腹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平坦開闊地勢由西北向西南稍傾斜,南北長,東西狹窄。 海拔1421米,有激流河、烏瑪河、阿巴河等主要河流,清泉、溪流密布,草場豐美。 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年平均降雨量436.5毫米,無霜期81天左右。 阿巴河是內河可以去玩耍,額爾古納河是中俄邊界的界河,不能放無人機,也不能下河,可以去河邊的界碑去看看。 聽完介紹就迫不及待來到河邊,從遠處眺望河對岸的俄羅斯,悄無聲息,額爾古納河沒有奔騰不息河流聲,可以用“靜靜的額爾古納河”來形容,河水顏色較深,是國家一級水源地。 來到界碑旁朝中國一面的界碑上鮮艷的“中國”二字,和界碑“身份號碼”碑號121,以及建立的的時間1993都格外耀眼。 朝俄羅斯一面的界碑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熠熠閃光,界碑佇立在這里宣示著每一寸領土都神圣不可侵犯,遠處傳來了嘹亮的口號聲,邊防軍人日夜刻苦訓練,將邊境線打造成祖國的鋼鐵長城。 回到客棧,打開車的側邊帳,擺開桌椅板凳,放上茶具,泡一壺茶,有茶就有故事。 這時又來了邊境海關的同志,看我在喝茶我們就愉快聊起了天,和我聊天的李大哥博學多才,對這里的情況非常熟悉。 他說: 蒙古先民被突厥打敗后,遷徙到了額爾古捏·昆。經專家考證,額爾古捏·昆就是北部原始林區內的奇乾村北2公里南為丘陵狀北為陡峭山崖的小孤山,其上有53個半地穴遺址,通過解剖獲取炭樣標本,證實這是公元九世紀的遺址群,這里就應該是公元9—10世紀蒙兀室韋部落生活的地方。 以奇乾為中心,沿額爾古納河順、逆各約30公里、18公里東南岸的“十八里”和嶺后,還有兩處與奇乾村類似的聚居半地穴遺址。 由奇乾向東南方向約50公里的“黃火地”有斷斷續續,幾十米長用石頭壘砌而成的石墻、石砌建筑、石堆遺存,這些都是以奇乾為中心放射分布,顯示了奇乾在蒙古先人活動區域中的核心地位。 “奇乾”是“乞顏”另一個漢語讀音。 在乞顏河(激流河)一帶的人們稱自己是“乞顏部落”,應該是由來已久。 北方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以自己故鄉的山脈、河流稱謂自己是哪里來的人的習俗。他們把駐地的蒙古河(通古斯語:激流河)按其意義用蒙古語稱之為乞顏河(蒙古語:激流)。 久而久之,其他的室韋部落把生活在乞顏河兩岸的部落稱之為“乞顏部落”。 蒙古河在通古斯語中是“在獨木舟側翼(獨木舟兩側的船梆)一樣陡峭的山谷中湍急流淌的河”,即激流河之意。乞顏河蒙古語也是激流河之意。 李大哥娓娓道來很多關于奇乾的奇聞逸事,可惜我的記憶有限只能斷斷續續記錄下一點談話回憶的內容,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有趣的交流意猶未盡卻時間有限。我們只能互留了微信,期待以后還能洗耳恭聽,“靜靜的額爾古納河流淌著的不平靜的故事”。 村里還遺存著好多“木刻楞”,它既有西方建筑風格,又有森林及民族文化內涵。 “木刻楞”是生活在高寒地區俄羅斯民族的獨創,這是一種用原木刻槽相互咬合疊羅而成的木質房屋,這種房子的選料是十分考究。 原木的直徑一般都在20厘米以上,粗的可達40厘米,每棟房子都要選擇一樣粗細的原木,原木上下削平,兩根原木之間夾上長在松樹林間的一種叫“茅蒿”的苔蘚,保證了主體建筑的堅固、保暖、耐用; 屋脊是用筆直的松木劈成的“燈籠板”鋪成,而不使用鋸破開的板,這樣的屋脊不僅疏導雨水的性能良好,且耐腐蝕,一般可用四、五十年;室內陸面是用松木拼得嚴實合縫的地板。 可惜現在這些“木刻楞”都荒廢了,只能依稀想象當年俄羅斯族人在這里生活的場景。 離開奇乾村前往漠河北極村本來只需經G331到恩和哈達即可,可惜因為封路,只能走奇乾轉到根河的滿歸,再從滿歸到漠河。 奇乾到滿歸有120多公里,其中60公里路面良好,剩下60多公里,公路泥濘崎嶇。 到達滿歸后又是封路,只能在滿歸再留一晚,第二天一早3點起床出發離開內蒙古進入黑龍江。 到達黑龍江正好環中國邊境線100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