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14日,在阿里巴巴達摩院公布的第四屆青橙獎獲獎名單中,包含有兩名來自清華大學的青年學者,其中一位便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 方璐是1986年生人,她身上的青年力量似乎一直飽滿,從未消退過。 ![]() 她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本科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后來又成功在香港科技大學拿到博士學位,那時的她年僅26歲。 后來的她也是一路高歌,先后任教于中國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被同學們稱為“美女教授”。 少年聰慧,迷茫向前![]() 方璐出生于1986年的浙江,她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在班級中一直名列前茅,聰穎過人十分惹人喜愛。 14歲時方璐還成功通過了中科院少年班的考試,要知道少年班可不只是學習成績好就可以進去的,需要極其優秀才有可能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少年班。 方璐進入中科院少年班后的成績依然十分突出,許多人都沒有想到她會在中科院少年班里名列前茅,這讓大家對這個小女孩更加刮目相看。 ![]() 方璐的父親是家鄉一所小學的校長,做事嚴謹認真,踏實負責,方璐就在父親的一舉一動中受到影響,在自己的學習上她同樣的認真對待。 在高考中,方璐出色地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學習電子工程與信息處理,這個專業太過于理科,方璐后來也講過自己進入大學后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做好。 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難關,一路上過關斬將的我們,回頭看曾經的自己一定會心懷感謝。 ![]() 方璐在大學學習電子領域的專業時坦言很難學,但幸運的是她堅持了下來,沒有放棄專業學習的自己是方璐最感謝的人。 進入大學的方璐在專業的學習上力不從心,她要學習的已經不止是高中時的數學,一串串的數字與代碼讓方璐不知所措。 甚至在第一次期末考試時,方璐的績點排在班級靠后的位置,這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 那時的方璐更加迷茫了,她知道能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的都是優秀的人,可她也沒辦法接受自己突如其來的落后成績,方璐一下不知道該怎么調整自己的狀態。 經過身邊朋友的一番疏導后,方璐發現是自己沒有適應大學的生活,沒有適應自己將要長大成人的事實。 之后的學習生活中,方璐連自己打扮的時間都省去了,她不再花太多時間進行梳妝打扮,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電子工程與信息處理的專業課學習上。 ![]() 漸漸地適應了大學生活,成績也逐漸上升。 以前那個被打擊到想退學的方璐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主場,自信的方璐在老師、同學、父母的幫助與鼓勵下又回來了。 方璐后來回憶自己的大一時,她說自己從那時起便下定了決心要學好自己的專業,她永遠相信堅持的力量帶給自己的回報。 ![]()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處境,處境中的我們會在某種力量的牽引下不斷向前,直到迷霧散開,看到陽光與前路的我們大都不會選擇停留太長時間,而是選擇繼續向前,邁向新的需要我們通關的階段,方璐的選擇也是這樣。 從迷茫中找到方向之后,方璐在自己的努力下還獲得了獎學金。 優秀的人身上總有異于常人的毅力,這也讓方璐在優秀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行越深。 ![]() 22歲的方璐拿下了自己所學專業的研究生,在被保送香港科技大學讀博后,用了五年時間拿下博士學位,那時她只有26歲。 被保送至香港科技大學后,方璐在攻讀博士學位階段又迎來了新的困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博士階段的研究需要更深更廣,方璐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研究太難了,她肩上的壓力再次重了起來。 ![]() 回想她大一的時候,那時的方璐同樣苦于學習的艱難,失眠、焦慮再次找上了她,一次次的研究結果都不盡人意,方璐心里覺得攻讀博士學位可真不容易。 攻讀博士學位的那段日子,方璐同樣花了一些時間來調整自己,心里有了方向之后,她恢復了往日對學習的熱情。 方璐的優秀讓許多人都望塵莫及,課題研究方璐完成的最優秀,課堂發言方璐用獨特的思路折服在場的所有人。 ![]() 她還擔任了助理講師,這也成為方璐想要回母校任教的起點。方璐的耀眼在所有人眼里看起來都是理所應當,身邊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份無人不知的優秀是方璐的努力換來的。 從大學起,方璐就已經習慣了三點一線的生活,每日來往于教室、餐廳和宿舍的生活方璐已經過了很久,在香港科技大學時這樣的線路依舊沒變,只不過多了圖書館和實驗室這兩個地點而已。 在課堂上發言精彩,是因為方璐在圖書館翻閱了許多的資料,所以才能在課堂上自如地應對導師的提問。 ![]() 在課題研究中大放異彩,是因為方璐不斷的進行思考,不斷的查找這最新的研究,所以才能在研究中水銀瀉地般順暢的寫下自己的想法;能夠擔任助理講師也靠方璐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機會。
方璐26歲就拿下了博士學位,年紀尚輕的她不僅順利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在這么難學的專業上她還拿下了博士學位,這讓許多人都認為方璐的潛力無限,前途不可限量。 ![]() 方璐也沒有辜負老師與父母的期許,醉心于學術研究的她選擇了去往新加坡的一所高校繼續進行學習,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出所有人的意外,方璐在新加坡做博士后的這一年里,她在研究方面有了更深的造詣,同時她也更加癡迷于科研。 那時還有許多新加坡的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公司邀請方璐與他們共事,方璐都一一拒絕了,因為她更想回到自己母校中國科技大學,為自己的母校培養更多的優秀的年輕人。 ![]() 方璐覺得電子工程方面要想出人才,大學時期的學習收獲尤為重要。 雖然現在的她進入高新技術公司工作毫無壓力,可同樣是工作,方璐還是更喜歡待在校園里,那種一群未來可期的年輕人圍在一起做研究的感覺,似乎只有在大學校園里才能遇見。 教書育人,美好生活在周圍的人已經進入大公司工作,收入十分可觀的時候,方璐選擇了回國,回到自己的母校擔任博導。 ![]() “中國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博導”的照片甚至還在網絡上流傳了一段時間,年紀輕輕便拿下了博士學位,還回到母校擔任博導,方璐在網絡上了引來了大家的驚嘆聲。 許多人都夸贊她不僅長得漂亮,學歷更是不一般,方璐卻對自己有這樣有趣的評價:“工作上的滅絕師太,生活中的女漢子。” 方璐擔任博導后,一直堅持“老師與學生應該是朋友”的理念,這是她從小就受到的來自父親的教育。 ![]() 擔任小學校長的父親面對學生時總是該溫柔溫柔,該嚴厲嚴厲,在言傳身教中方璐也一直堅持“老師和學生是一輩子的朋友”的理念,所以當自己也成為一名老師的時候,方璐將這點貫徹到了自己的教學中,學生們也都很喜歡她。 方璐知道生命中遇到一位好老師有多幸福,所以她在面對學生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指導,也從不會對任何一位學生有偏見。 學生們都很喜歡這位年輕的博導,方璐與學生的關系十分親近,畢竟這樣一位年輕有學識、嚴謹又風趣的老師誰會不喜歡呢。 ![]() 在私下里,方璐與學生們總能打成一片,或許是年紀差并沒有多大,她和學生之間既開得起玩笑,各方面也都很合得來。 方璐也會經常和學生們一起出去吃飯、玩耍,她與自己的學生一樣,有著用不完的活力。 自己的學生過生日時方璐也會叫上大家一起吃飯,每個學生的生日她都記得清清楚楚,方璐和學生之間的相處就是朋友的相處模式,學生們甚至會和她聊自己的情感問題,方璐也會耐心的和學生們交流。 ![]() 在學習上,方璐對學生有著特別的標準,她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在前輩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并且能夠有理有據,大膽猜想,只有達到她內心的標準,方璐才會讓自己的學生通過。 方璐謹記為人師表的重要性,在研究上,她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她看來,只有學生習慣性的獨立思考,他們以后做研究是才不會長時間的陷入困境,而是能迅速整理思路,讓自己的研究能有不同之處。 學生向她請教時也是,方璐從不會吝嗇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告訴他們,還會關心他們的實驗進展,幫助他們檢查細節之處是否有紕漏。 ![]() 她很享受教書育人的感覺,能夠幫助學生變得更好是她最大的心愿。 方璐的嚴格要求并沒有將想跟著她學習的學生勸退,反而有很多的學生想要加入她的實驗室。 因為方璐在招收學生時并不會在意他們的績點高不高,畢竟她自己也經歷過成績不好的時候,所以她并不會將個人績點作為唯一的標準。 ![]() 她更看重的是一個人對科研的態度是否認真嚴謹,是否有積極性,在方璐看來態度遠比績點重要,“個人績點不高的學生我也愿意收,關鍵是要有做科研的態度。” 除了父親對她的影響,方璐遇到的導師也對她的教學理念有很大影響。 她說自己在香港攻讀博士學位時遇到的導師就十分優秀,那位老師對小組里的每個人都很關照。 ![]() 他能清楚地記得每位成員的不足之處并且及時指正,同時在發現他們的優秀時也會給予鼓勵,小組里30個成員,那位老師都這樣對待。 方璐覺得自己能遇到這么好的導師是她的幸運,所以自己的學生無論是學術上還是生活上的問題,她都會幫著解決。 除了研究,方璐對生活的熱情也十分充足。她喜歡旅行,在自己大一和博一迷茫的時候 她都是選擇出去旅行調整自己的狀態的,她說在美景中她才能得到最徹底的放松。 ![]() 就算是工作了之后,她也會找時間給自己放假,讓自己疲憊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養。“旅游就像一次充電,我喜歡看旅途上的風景。”方璐這樣解釋自己的愛好。 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至今還是單身,每次聚會總少不了對方璐的調侃,方璐對此也不介意,她覺得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過的很充實。 如果未來真的能遇到有緣人,她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平衡好事業和愛情。 ![]() 結語
用上面的話總結了自己對未來的看法,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充實自己的人生之路。 ![]() 對于自己的單身她也毫不在意,優秀的人總會互相吸引,她相信緣份總會到來。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忙碌,身邊同齡人的腳步是什么我們無需追趕,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事,讓自己在事業和生活中都沒有不舒服之處即可。 方璐便是如此,盡管在實驗室待到11點的日子總會持續,可科研是她的熱愛,在科研里,她就像是一條來去自如的魚兒,從不會覺得疲憊。 ![]() 生活中的樂趣她也沒有失去,她熱愛旅游,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她也愛逛街、看電影。 生活方式都是自己決定的,人的價值也是自己決定的,我們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處事方式,最好的時光都在路上,最好的風景都在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