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北師大心理學部官網青少年問題性網絡使用(又稱網絡成癮)是近年來愈發常見、且對個體發展有諸多不良后果的心理問題。如何有效干預青少年問題性網絡使用,是廣受臨床領域關注的研究問題。其中,網絡病理學視角的興起,對我們理解心理病理癥狀的關系、明確核心癥狀提供了可能。近期,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伍新春教授課題組在實驗心理學領域的高影響力(2021,3/90)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發表題為《Core symptoms and symptom relationships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cross early, middle, and late adolescence: A network analysi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采用網絡分析的方法,以達到問題性網絡使用臨界分數的中國青少年為研究對象,考察了青少年問題性網絡使用的癥狀網絡結構,并比較了青少年早期(10-12歲)、中期(13-15歲)和晚期(16-18歲)問題性網絡使用的特點。 圖1 青少年問題性網絡使用的癥狀網絡結構該研究發現,青少年群體中(圖1),問題性網絡使用以“無法做到減少上網時間”(強迫上網行為)、“一不上網就情緒低落”(網絡戒斷反應)以及“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得到滿足”(耐受性提高)為核心特點,與其他成癮行為的表現相似。但是,不同發展階段的青少年,表現出具有差異性的問題性網絡使用特點(圖2)。第一,青少年早期的問題性網絡使用以“沒有網絡就沒有樂趣”和“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得到滿足”為核心癥狀,這一結果說明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沉迷網絡與積極體驗的滿足與強化密切相關,這類癥狀最容易誘發和影響其他癥狀的產生和維持。第二,對于中期青少年而言,他們的問題性網絡使用以“無法做到減少上網時間”和“為了更多時間上網而習慣減少睡眠”為核心癥狀,這一結果反映了不斷延長網絡使用時長的特點,以及網絡使用和現實生活在時間管理方面的潛在沖突,這類癥狀對整體癥狀網絡影響最大。第三,晚期青少年的核心癥狀是“一不上網就情緒低落”,與個體情緒反應最密切相關,揭示了戒斷情緒反應對個體影響最大。 圖2 青少年早、中、晚期問題性網絡使用的核心癥狀上述研究結果,一方面揭示了青少年問題性網絡使用的癥狀網絡結構及核心癥狀表現,為臨床干預提供了實證依據;另一方面,這一結果也說明青少年不同階段(早、中、晚期)在問題性網絡使用的特點有所不同,需要制定不同重點的臨床干預方案。Liu, S., Xu, B., Zhang, D., Tian, Y., & Wu, X.* (2022). Core symptoms and symptom relationships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cross early, middle, and late adolescence: A network analysi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28, 107090. https:///10.1016/j.chb.2021.107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