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老蔣喜歡用浙江老鄉和黃埔畢業生,其次就是保定軍校畢業生。因此,那些雜牌將領很難被重用,不少人才就這樣被埋沒了。比如孫立人,在仁安羌以一個團的兵力沖破日軍的包圍圈,救出了7000名被困的英軍,一戰成名。整個抗戰期間,他一共擊斃日軍33000多人,這一殲敵數字,在所有軍級將領中獨占鰲頭。 ![]() 按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被老蔣重用才對,但結果卻恰恰相反。解放戰爭期間,孫立人不滿陳誠在東北戰場上的瞎指揮,二人發生了矛盾,陳誠便向老蔣告了狀。盡管陳誠的軍事才能和孫立人根本沒法比,但老蔣卻力挺陳誠,把孫立人給調走了,后來還找了個借口把他軟禁了數十年。薛岳晚年的時候曾感嘆說老蔣“寧用奴才,不用人才”,不是沒有道理的。 孫立人這樣的名將尚且不被老蔣重用,那些底層的軍官就更不用提了。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在國軍中干了5年,還只是個小排長。起義參加紅軍后,直接當上了軍長。誰的經歷這么傳奇呢?他就是開國少將何振亞。何振亞是陜西人,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親還是咬牙把他送進了學堂。高小畢業后,他棄文從武,考入了軍官訓練班。 ![]() 這個訓練班主要培養連排級軍官,經過將近一年的刻苦學習,何振亞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按照他當時的成績,本來是要分到主力部隊擔任連長的。但由于沒錢打點,他最終被分到了一支雜牌部隊擔任排長。這支雜牌部隊軍紀十分渙散,官兵們經常欺壓百姓,強買強賣。何振亞對此十分看不慣,多次向上司請求整頓軍紀,但上司不僅不聽,還把他訓斥了一頓。 由于不愿意和上司一起欺壓良善,何振亞受到排擠,在國軍中干了5年還是個小排長。內心憋屈的何振亞決心找機會投奔紅軍隊伍,1935年12月,經過精心準備后,何振亞和幾個親信一起處死了反動連長張純武,隨后宣布起義,并帶領全連進了秦嶺,尋找紅軍。不巧的是,當時紅25軍的主力已經轉移,留守的紅74師才剛組建不久,無法派干部支援何振亞。 ![]() 經過請示之后,何振亞部被改編為“陜南游擊縱隊”。之后他帶領部隊先后轉戰于漢陰、石泉和安康等地,消滅了不少地主武裝和反動民團,并把沒收的地主財產分給了當地的窮苦百姓。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不少青壯年紛紛參軍,游擊縱隊很快擴充到了1000多人。不久后,這支部隊被改編為“陜南抗日第一軍”,何振亞出任軍長。 在國軍中干了5年還只是個小排長,參軍紅軍后,何振亞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很快就當上了軍長。不久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何振亞進入八路軍115師任職,擔任警衛營營長,參加了包括平型關戰役在內的許多戰役和戰斗,屢立戰功。抗戰勝利后,何振亞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擔任過志愿軍空軍參謀長。 ![]() 從朝鮮回國后,何振亞先后擔任過東北軍區空軍參謀長、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和空軍副參謀長等職。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何振亞被授予少將軍銜,并獲得了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71年,58歲的何振亞受到林的影響被撤銷了職務。七年后,他不幸因病去世,享年65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