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自古以來,我們都特別重視“血脈親情”,這是銘刻在我們骨髓當中的“烙印”。 只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我們會發現,重視“血脈親情”的人越來越少了,絕大多數人,都活成了對“親情”淡漠的樣子。 有的人會因為利益,而選擇不跟親朋好友往來;有的人會因為離鄉別井,而跟宗族的親人逐漸疏遠;有的人會因為對親情無感,而選擇跟親人朋友保持疏遠的距離。 如果說年輕人對“血脈親情”無感,是因為他們的觀念變了,那中年人對“血脈親情”無感,是因為他們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的真相。 比如說我們跟“親戚”的關系,為什么會愈發變得疏遠呢?比如說我們跟“同姓宗親”的關系,為什么會愈發冷淡呢? 這,并非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大環境變化的問題。要知道,現如今,我們正處于“感情淡漠,金錢至上”的趨勢當中,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只能說,70后、80后和90后這三代人,讓“血脈親情”變得淡漠,成為了現實。 ![]() 02 從70后開始,血脈親情就變“淡”了。 70后這代人,有個異常鮮明的特點——觀念傳統,但又不會被觀念束縛。 他們知道“親情”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會把家庭和親人放在心上,哪怕苦了自己,也在所不惜。當然,這是對于“家庭至親”而言的。 面對同宗族的親戚,70后都會保持這么一個原則——我尊重你,可如果你不尊重我,那我們就只能一拍兩散了。 有這么一個案例。 70后的張先生,已經好幾年沒去走親訪友了,哪怕親戚朋友跟他住在同一個鎮上。老一輩都覺得他絕情,而他這么認為,親戚傷害了我,那我為什么還要去“舔”親戚呢?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該你尊重我,而我也尊重你,這關系才會長久。反之,我尊重你,而你傷害我,這關系就直接破碎了。 不要覺得“親緣關系”就一定穩妥,在“利益”和“人心”面前,這都會發生變化。感情,并非是長久的,通常只是暫時的,哪怕是血脈,也改變不了“人性與現實”。 只能說,70后越活越清醒,越活越現實,讓沒必要的血脈親情,變得淡漠起來。 ![]() 03 從80后開始,血脈親情就有些“疏遠”了。 如果說70后是傳統的一代人,那80后就是“半傳統”的一代人。80后,既有一定的傳統觀念,同時也跟得上時代,觀念與時俱進,比70后還要現實。 就拿“親戚”這個群體來說,70后也許會對親戚“寬容”,而80后肯定沒有這種“寬容”之心。在他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并不是某一方一味付出的。 更何況,有些80后搬到了城市居住,遠離了家鄉人,連自己家的親戚都認不全。 鎮上的劉先生,標準的80后,自從搬到了城市居住,就很少回老家。近兩年,他把父母也接到了城里面養老,對于老家的宗親和親戚,他基本很少理會。 他說過這么一句話,人,離開了故鄉,就回不去了。不過,也算了,至少父母也來到城里面居住,家鄉變得怎樣,跟我也沒有關系了。 越來越多的80后,不再有以往“大家族”的觀念,從而偏向“小家庭”的觀念。從“大家族”到“小家庭”,就說明城鎮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80后對于“親情”的看法。 人,處于大環境當中,必然會受到大環境發展的影響。生活如此,人生如此,觀念亦如此。 ![]() 04 從90后開始,血脈親情就真的走下坡路了。 90后這代人,跟80后相差了十來歲,跟70后相差了二十來歲,但他們之間的觀念差距,太大了,大到讓人無法想象。 70后還算重視親情,80后出現了疏遠親情的想法,而90后就不一樣了,直接對“血脈親情”沒有感覺,哪怕在一個村落,他們也不知道有什么親戚。 比如說他們的表堂兄弟,比如說他們的遠房親戚,比如說他們的叔舅婆嬸,他們很多都認不全。如此,又何談重視“血脈親情”呢? 更何況,絕大多數的90后都在城市長大,有著極強的“個人主義”。這,就是70后、80后和90后的區別所在。 70后是“大家族”觀念,80后是“小家庭”觀念,而90后是“個人”觀念。這種趨勢的發展,就證明大家族會逐漸覆滅,小家庭和單身家庭,會成為潮流。 ![]() 談到單身,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90后。試想,單身且不婚的90后,已經沒有傳宗接代的心思了,那“血脈親情”,不就只能走下坡路了嗎? 可想而知,在不久后的未來,00后以及10后,他們的態度,會更明顯。 只能說,家族的血脈,家庭的親情,正變得式微。這,是顯而易見的趨勢。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