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子宮肌瘤
取穴:取穴分兩組,子宮、曲骨、足三里、三陰交為一組;大腸俞、秩邊為一組。
操作方法子宮穴直刺1.5~3寸,刮針手法;曲骨直刺1~1.5寸,刮針手法;大腸俞直刺1.5~3寸,徐徐提插刮針手法;秩邊直刺1.5~3寸,提插刮針手法;足三里和三陰交按常規針刺。間歇行針30~60分鐘,10~20分鐘行針一次,每日針1次,7~10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
月經不調
取穴:主穴為關元、血海、三陰交。配穴為天樞、足三里。
操作方法血海兩邊同時下針,用捻轉手法,有的酸脹感直達少腹子宮部,余穴按常規針刺,捻轉或刮針手法,每日針1次,7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2天。少腹部可針后加灸30~60分鐘。
圍絕經期綜合征
取穴:耳穴內分泌、卵巢、子宮、神門、腦、心、肝。
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籽貼壓以上耳穴(單側耳穴),3~5天換貼另一側。如此循環、貼壓,直至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
宮頸腺體囊腫
取穴:分兩組取穴,大腸俞、秩邊、委中、三陰交為一組;天樞、氣海、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為一組。
操作方法天樞直刺1~1.5寸,刮針手法;氣海直刺1.5~3寸,刮針手法;大腸俞直刺3寸,徐徐提插刮針手法;秩邊直刺3寸,提插捻轉手法;余穴按常規針刺,每日針1次,7~10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兩組穴按療程輪換針刺。
外陰瘙癢
取穴:曲骨、關元、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太沖。
操作方法上穴按常規針刺捻轉刮針手法,間歇行針30~60分鐘,10~20分鐘行針一次,每日針1次。
功能性子宮出血
取穴:腰骶部陽性反應部位。
操作方法取俯臥位。本病患者大多在腰骶部位有酸沉或脹痛感,根據其反應部位面積的大小,選2~6個針刺點(脊柱兩側各1~3個),針1~1.5寸,提插刮針手法,間歇行針30~60分鐘,10~20分鐘行針一次,若在大出血時針刺,可用以上手法,持續行針至出血減少或停止后,再間歇行針30~60分鐘,10~2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后在脊柱兩側,陽性反應部位各拔火罐1個,每次10~15分鐘。每日治療1次。
閉經
取穴:主穴為天樞、氣海、三陰交。失眠、易躁者配安眠2、內關;脘腹脹悶配中脘、足三里;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者配四花穴。
操作方法取仰臥位,下肢屈曲。天樞針0.8~1寸,氣海針1~1.5寸,均用提插刮針手法;足三里針1~1.5寸,三陰交針0.5~1寸,均用捻轉手法;中脘針1.5~2寸,提插刮針手法。以上各穴均間歇行針15~30分鐘,5~10分鐘行針一次。安眠2針0.5~1寸,刮針手法,內關針0.5~0.8寸,捻轉手法,此2穴短促行針。四花穴、氣海隔姜片灸,艾炷一般如棗核大,灸之姜片萎枯為度,灸后可起泡,灸1次即可。治療時間在相當于經期或經期前3~5天為宜,每日針灸1次,針至經期后2~3天停針,每月均在此時間內治療,直至痊愈。若按此法針治2~3個月仍無效時,應停止本方治療。
痛經
取穴:氣海、天樞、足三里。
操作方法取仰臥位,下肢屈曲。氣海用3寸長毫針先直刺1.5~2寸,上下徐徐提插3~5次后,再將針提至皮下,向中極方向透刺2~2.5寸,按上法上下徐徐提插3~5次,有強烈的沉脹感后留針30~60分鐘;天樞針1.5~2寸,刮針手法,留針時間同氣海;足三里針1.5~2寸,提插捻轉手法,持續行針至腹痛減輕或消失后間歇行針30~60分鐘,10~15分鐘行針1次,與上2穴同時起針。
帶下
取穴:主穴為八髎、三陰交。小腹脹痛配氣海、足三里;納差配脾俞、中脘;心悸氣短配內關、膻中。
操作方法八髎每次選1~2個,針0.5~1.2寸,提插捻轉手法,持續行針1~2分鐘,起針后拔火罐10~15分鐘;三陰交針0.8~1寸,短促行針;腹脹痛者針氣海1.5~2寸,提插刮針手法;足三里1.5~2寸,捻轉手法。均間歇行針15~30分鐘,5~10分鐘行針一次。脾俞成30°角向胃俞方向透刺,分段提插捻轉手法,短促行針;中脘直刺1.5~2寸,提插刮針手法,行針法同氣海;內關針0.5~0.8寸,捻轉手法,短促行針;膻中向下沿皮刺0.3~0.8寸,刮針手法,短促行針。
盆腔炎
取穴:主穴為腰骶脹痛處及八髎、天樞、氣海等穴。發熱配曲池、足三里;腹痛配大橫、公孫;白帶多配三陰交。
操作方法腹部脹痛處和腰骶壓痛的部位若同時存在時,應選其疼痛最明顯的部位針刺。腰骶部位的針法同“功能性子宮出血”中的方一;腹部壓痛部位的穴位針1.5~3寸,徐徐提插刮針手法,余穴按常規針刺,均間歇行針30~60分鐘,每10~20分鐘行針一次,行針期間在壓痛部位加艾條灸30~60分鐘。每日治療1次。
子宮脫垂
取穴:維胞、氣海、足三里。
操作方法取仰臥位,下肢屈曲。維胞沿腹股溝韌帶成30°角斜刺1.5~3寸,徐徐提插刮針手法;氣海成75°角向下斜刺1.5~3寸,手法同維胞;足三里針1.5~2寸,捻轉手法,均短促行針。起針后再于關元部位拔火罐10~15分鐘。間日治療1次。
來自: 明日復明日fu1l > 《針灸》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針灸治陽萎
針灸治陽萎。A、體針: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行熱補手法,留針25~40分鐘,每10分鐘行手法1次,10天為1療程。心脾兩虛、驚恐傷腎型取主穴:心俞、內關、三陰交、關元、腎俞;配穴:腎俞、肝俞、...
子宮肌瘤治療(針灸篇)
子宮肌瘤治療(針灸篇)針刺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效判別標準:痊愈:B超探查,子宮肌瘤已全部消失;共治20例,結果痊愈15例,顯效3例,有效2例。用上述方法共治療42例,結果痊愈13例,有效29例。...
常見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婦科篇
慢性盆腔炎:關元,子宮,三陰交,足三里,歸來,腎俞,關元俞。子宮脫垂:子宮,氣海,足三里,關元,三陰交。子宮肌瘤:氣海,關元,子宮。子宮位置異常:三陰交,關元,足三里,子宮。習慣性流產:...
任脈之 中極:人體中心,負責婦科、男科、泌尿科 | 每日一穴
小便不利,遺溺不禁,陽痿,早泄,遺精,白濁,疝氣偏墜,積聚疼痛,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痛經,帶下,崩漏,陰挺,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腫。配膀胱俞,屬俞募配伍法,調理臟腑氣機,治膀胱氣...
4種特色外治法,解決不孕
處方:氣海、關元、子宮、三陰交、太沖、肝俞、腎俞。本書介紹了婦科病證的中醫獨特療法,包括毫針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三棱針療...
常見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婦科
月經后期:關元,三陰交,氣海。閉經:三陰交,關元,足三里,血海。經期頭痛:百會,鳳池,太陽,合谷,血海,三陰交。帶下病:白環俞,氣海,三陰交,帶脈。慢性盆腔炎:關元,子宮,三陰交,足三里...
針灸治療脂肪肝的方解
隨癥配穴:偏腎陽虛加命門;偏腎陰虛加太溪;痰濕內蘊或肝經濕熱加太沖、陰陵泉;肝郁血瘀加血海、期門。方解:腎主生殖,故取腎俞、關元培補腎氣,以振奮腎經功能,補腎生精;脾俞、足三里能運化水谷,扶...
胃下垂的針灸療法
1.芒針。取穴: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氣海。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覺胃體有酸脹緊縮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轉3~4下,稍停半分鐘,再捻轉1次,針感強烈后...
《艾灸治百病》常用穴位及方法
《艾灸治百病》常用穴位及方法濕疹的治療 治療方法:溫和灸濕疹部位、足三里、涌泉、合谷每天一次,每處約10—20分鐘。補腎通絡——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治療方法:取腎俞、關...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