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年,邟鄉(xiāng)忠侯黃瓊薨逝,有六七千名士去給他送葬。 較早之前,黃瓊還在家教學時,徐穉曾經(jīng)去拜訪過他,后來黃瓊在官場上地位高升,徐穉便不再和他結(jié)交。 黃瓊薨逝以后,徐穉去吊唁他,哀痛不已。 后來有人向主持喪禮的人詢問此人,主持回答說,先時有一名書生來吊唁,他衣服粗薄,神情非常悲哀,但是沒有留下姓名。 眾名士都說,那一定是徐穉,于是派了能言之士茅容快馬去追徐穉。 茅容買了酒菜和徐穉一起吃飯,向他請教國家事務,徐穉不答;又問他耕作之事,徐穉才作答。 茅容回去后,把這些情況說給大家聽,有人就說了,茅容是可以交談的人啊,徐穉這樣做,算不算“失人”。(論語中有這樣一句: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太原的郭泰就說,徐穉為人清潔高廉,他既然愿意和茅容一同吃飯,就代表他知道茅容是個賢能之士了。 他之所以不和茅容討論國事,剛好能顯示出他的睿智啊。 郭泰這個人博學多聞,善于談論,他最初來洛陽游學時,還沒人發(fā)現(xiàn)他的才能。 只有陳留的符融,一見到郭泰就很驚異,立即把他推薦給河南尹李膺。 李膺見了郭泰以后,非常贊賞他,說他聰識通朗,高雅密博。便和他成為了朋友,一時之間,郭泰名震京師。 后來郭泰從京城回到家鄉(xiāng)太原,許多儒生都去送他到河邊,李膺和郭泰同乘一舟,眾人相望過去,都說他們像神仙一般。 郭泰很能識人,他經(jīng)常周游各郡,茅容四十多歲時,在鄉(xiāng)下耕種,和眾人一起在樹下避雨,大家都是平蹲著,只有茅容筆直坐著,郭泰看到以后,請向茅容請求,借住一晚。 第二天早上,茅容開始殺雞,郭泰還以為是用來招待自己的,誰知道茅容把一半的雞拿給母親,另一半就放置了起來,自己和郭泰就吃蔬菜。 郭泰夸他是賢士,并且和他結(jié)交為好友。 鉅鹿的孟敏,陳留的申屠蟠,還有許多人,都被郭泰識為人才,勸他們游學,最后都成為了名士。 寇恂的曾孫寇榮,當時是侍中,他性格矜持清高,很少與人來往,許多權貴都看他不順眼。 雖然他不想卷入復雜的關系圈,不想與這些人為伍,但最終還是被人陷害。 寇榮堂兄的兒子娶了漢桓帝的妹妹益陽公主,漢桓帝又納寇榮的孫女為后宮貴人。 有了這些關系,皇帝身邊的人更加嫉妒他,一同誣陷他有罪被免官,寇榮和宗族人一同回到故鄉(xiāng)上谷昌平縣。 官員們看著眼色行事,更加的要對付他,寇榮很擔心,就去洛陽打算去宮門上書替自己辯解。 走到半路時,刺史張敬又彈劾他擅自離開邊境,朝廷就下詔逮捕寇榮。 寇榮在外逃難好幾年,遇到天下大赦,也無法免罪,越來越貧窮困苦。 在逃亡途中,他又給漢桓帝上書,說自己無罪,卻被權貴詆毀,說漢桓帝被身邊小人蒙蔽。 自己想要辯解喊冤,都無法見到皇帝,還請求漢桓帝能饒過他們?nèi)摇?/p> 在奏書中,他還例舉了西漢時期季布的事情。 還有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他是楚太子的太傅,后來被費無極構(gòu)陷殺害,伍子胥逃亡到吳國,楚王下令通緝他。 伍子胥成為了吳國的重臣,后來與孫武一起攻入楚國都城,為了給父兄報仇,他挖了楚王的墓,并且鞭尸。 大概是伍子胥的事例觸怒了漢桓帝,反正看了奏書以后,漢桓帝更加的生氣了,下令誅殺了寇榮,寇氏從此衰敗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