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之《禮之忍第二十二》 【原文】 天理之節文,人心之檢制。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當以敬為主,非一朝之可廢。 鉏麑屈于宣子之恭敬,漢兵弭于魯城之守禮。 郭泰識茅容于避雨之時,晉臣知冀缺于耕馌之際。 季路結纓于垂死,曾子易簀于將斃。噫,可不忍歟! 【解說】 禮是根據上天的意志所制定的一些行為規范,它是用來節制民心的。所以孔子曾說,出門時像迎接見大賓,用民時像身臨祭祀,禮應當以尊敬為主,不是一朝就能廢除的。 春秋時,義士鉏麑受靈公之命刺殺趙宣子,鉏麑被宣子的恭敬所感動,便觸槐自殺了。漢高祖的大兵圍攻魯國,卻因為他們是遵守禮儀的國家,才罷兵不戰。 東漢時的茅容,四十歲了,還在田里耕種,有天碰上下雨,他和同輩人在樹下避雨,其他人都歪坐著,只有茅容正襟危坐非常恭敬。郭泰看見后,覺得奇怪,就和他說話。茅容請他住到家里。第二天,茅容殺了一只雞做菜,郭泰暗想這是為自己做的。做好之后,茅容卻送給了母親,然后和郭泰只用蔬菜一起喝酒。郭泰很受感動,起身向茅容行禮說:“你太賢明了,你能這樣,真是我的好朋友。”于是,兩人成為好朋友。又《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晉國郤缺俘獲白狄的兒子,當初,臼季奉使經過冀地,看見郤缺在除苗,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十分尊敬,互相像客人那樣對待。就和他一塊回到晉國,請晉文公重用他,后來,文公任用他為大夫。 季路是孔子的弟子,他在臨死時還要系好帽子。曾子臨死時還記著要更換席子。他們都不敢忘記禮數??!噫,恪守禮數,怎能沒有忍心呢? 接下來請欣賞《忍經》之《智之忍第二十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