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年,宰相劉文靜酒醉后聲稱要斬殺裴寂,小妾第二天就誣告他謀反。李世民到獄中探望,劉文靜老淚縱橫地感嘆:“常言道,高鳥盡良弓藏,二公子要以我為戒,早做打算啊!” 劉文靜和裴寂都是唐朝開國功臣,共同參與策劃了李淵的太原起兵。縱觀大唐功勛,這兩個人絕對算得上李淵的死忠粉。 有趣的是,這兩個人是一個戰壕的隊友,彼此共同戰斗,但也互相看不順眼。這邊李淵開國,劉文靜和裴寂的斗爭也開始了。 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還曾賄賂過裴寂。 616年,李淵還在太原留守,眼光獨到的裴寂看出了他并非池中物,終會一躍為龍。于是,作為故交的他主動投靠了李淵。 李淵對裴寂禮遇非常,李世民一直想力勸父親起兵,眼看裴寂如此被重視,就想從他下手。聰明的李世民豪氣地拿出數百萬錢財,讓人故意在賭博時輸給裴寂。自此,裴寂與李世民的關系也更近了一步。 時機成熟時,李世民提出了起兵反隋的想法,得到了裴寂的支持。在裴寂的設計下,讓李淵在酒醉時臨幸了隋煬帝的宮女,使得李淵進退兩難,只得同意起兵。 那么,劉文靜在干什么呢?巧的很,李世民和裴寂能搭上線,“紅娘”就是劉文靜。 劉文靜原本和李淵、裴寂就相熟,不過他出身高貴,為人恃才傲物,在擇良木而棲時,他也是眼光毒辣地看準了李淵,恰巧李淵起兵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裴寂成功將李淵拖下水,而裴寂則負責招兵買馬,而后又在李淵攻到長安時,一舉俘獲隋朝大將屈突通,立下赫赫戰功。 萬事俱備時,李淵該準備登基了,可是出于“謙讓”的禮節,他得表演一番推辭。這時,就要有個知趣的大臣反復勸說李淵稱帝。這個識時務的角色便由裴寂來扮演了。 您瞧,在李淵的每個重要時期,裴寂和劉文靜如影隨形。但是,隨著李淵建國后,這兩個人的差距卻逐漸顯現了。分水嶺就在公元618年。 這一年,隋朝末年的藩鎮霸主薛舉進犯,李淵便讓李世民前去征討,與李世民搭班子的正是劉文靜。結果,非常不巧,李世民半路得了瘧疾,于是將軍中事務托付給了劉文靜。 但是,劉文靜并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囑托,反而冒進進攻,最終大敗而歸。因為這件事,劉文靜被李淵降了職。 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裴寂身上,李淵又是怎么處理呢? 619年,又一位大軍閥劉武周發兵進攻太原,而裴寂當即請求主動請纓,率軍征討。不消說,裴寂也敗了。就在大敗的當天,裴寂騎著小駿馬飛馳一夜,逃回了陣地,最終上表請罪。 李淵怎么做的呢?寫了一封回信,軟語安慰了裴寂。 隨著劉武周大軍的節節勝利,李淵坐不住了,終于開始大罵裴寂:“當初我起兵時,你是滿腔熱血,輔佐之功甚重,官爵到達極點,朕待你不薄吧?區區一個劉武周,你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慘敗至此,你難道不慚愧?” 不管裴寂慚不慚愧,李淵是動怒了,甚至將裴寂下獄了。但是,沒過多久,李淵就將裴寂放出來了。不止如此,仿佛一夜之間對裴寂格外恩寵。 厚此薄彼的李淵立刻引起了一種效應,那就是劉文靜的極度不滿,以及裴寂的恃寵而驕。 劉文靜心里不平衡啊,自己明明出力最多,怎么偏偏裴寂更得盛寵?心里的不滿堆積久了,終于爆發了。 有一天,劉文靜和自己的兄弟劉文起一處飲酒,喝得多了,劉文靜忍不住發起了牢騷。 “他裴寂算個什么東西?當初我們共同輔佐陛下,我履歷奇功,他不過動動嘴皮子,除了會哄陛下開心,他還會什么?” 說到興奮時,劉文靜干脆拔出佩刀,一刀就劈到了柱子上:“裴寂老兒,我早晚斬了你!”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文靜這番醉酒之言就被府上那雙“隔墻有耳”聽去了。這個偷聽者是誰呢?正是劉文靜的小妾,因為不受寵,心里早就怨恨許久。 劉文靜沒想到的是,裴寂的觸手直接伸到了他的府上。在聽聞劉文靜的小妾不受待見后,便提前賄賂好這個女子,讓她仔細觀察劉文靜的一舉一動。 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巧劉府接連發生許多怪事,這讓迷信的古人斷定不詳。于是,劉文靜偷偷找來巫師,趁著夜深人靜就開始舞刀弄槍地作法。 這一次,劉文靜可是作繭自縛了。他那個狡黠的小妾,第二天便一五一十地將劉文靜的行動告訴給了裴寂。李淵有理由相信,劉文靜要反了,于是將他下獄。 真是無巧不成書,審問劉文靜的正是裴寂,于是謀反坐實。臨刑前,李世民不舍地去探望,劉文靜這才說出那番肺腑之言。 那么裴寂結局如何呢? 10年后,裴寂受一位妖僧牽連,被成為皇帝的李世民流放,最終病逝而亡。 李淵稱帝后,對劉文靜和裴寂都進行了封賞,提拔二人做了宰相,而且這哥倆和李世民都享有一個特權:免死兩次。但是,他們為李唐江山立下戰功,又都死于權謀。難道他們的死是咎由自取嗎? 聰明的統治者都善于用人,所謂用人不光是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還有讓優秀的下屬有彼此競爭的進取心,這種分寸的拿捏很難。但若是使用得當,就是一把雙刃劍,總之,受益的始終是當權者就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