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塔建筑多種多樣,有專供佛經的寶篋印塔,兩佛并坐的多寶塔,佛教密宗專有的金剛寶座塔等等。但最常見也最基本的樣式則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喇嘛塔。 ![]() ![]() ![]() 1·樓閣式塔 ![]() 樓閣式塔在我國古塔中歷史最為悠久,體形最為高大,保存數量也最多。因為這種模式的塔,來源于我國傳統建筑中的樓閣,所以給它取名為樓閣式塔。 (應縣木塔) 樓閣式塔是中國塔的發展主流,多見于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北方相對少些。特征是具有臺基、基座,有木結構或磚仿木結構的梁、枋、柱、斗拱等樓閣特點?的構件。塔剎安放在塔頂,形制多樣。 (應縣木塔) 有的樓閣式塔在第一層有外廊,外廊加強了塔的穩定性,也使其更為壯觀。外廊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沖刷,提高了塔的壽命。 (良鄉昊天塔) 樓閣式塔可供奉佛像,形體比較高大的,在塔內一般都設有磚石或木制的樓梯,可以供人們拾級攀登、眺覽遠方。 (良鄉昊天塔) 有的樓閣式塔還兼有軍事瞭望的功用,如北京良鄉的昊天塔。建筑材料有木材或石磚,有的塔表面裝飾有石刻或琉璃。?? ![]() ![]() ![]() ![]() 2·密檐式塔 ![]() 在中國古塔中的數量和地位僅次于樓閣式塔,遼、金以后,我國北方建造的密檐式塔較多,而南?方仍以樓閣式塔為主。 (北京天寧寺塔) 密檐式形體較高大,是由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展時演變而來的。其高度體量均與樓閣式塔差不多,但是它的外檐層數最多。 (北京天寧寺塔) 塔身的內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臨眺覽。但部分密檐式塔是實心的,即在塔內設有樓梯可以攀登,而內部實際的樓層數也要遠遠少于外表所表現出的塔檐層數。 (河北昌黎源影塔) 其特征是第一層塔身比例特別大,富麗的仿木構建筑裝飾等建筑藝術都集中表現在這里,裝飾雕刻比較華麗。 (河北昌黎源影塔) 第一層塔身以上,每層的層高極小,各層的塔檐緊密重疊著。各層檐子之間的塔身,沒有門窗、柱子等樓閣結構。有的雖開有小窗,但也僅是為了采光通氣。?? ![]() ![]() ![]() ![]() 3·亭閣式塔·單層塔 ![]() 亭閣式塔是印度的覆缽式塔與中國古代傳統的亭閣建筑相結合的一種古塔形式,可以看作單層的樓閣式塔,又可稱為單層塔。 (佛光寺祖師塔) 外表上模仿亭子的構造,頂部加了個塔剎作為佛教的標志。內部一般設立佛龕,安置佛像。由于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曾經被許多高僧們采用作為墓塔。 (佛光寺祖師塔) 一般來說早先的亭閣式墓塔多作空心結構,內設塔室等。中唐之后多做實心結構,以便于保護。在南北朝至唐代非常流行,金代之后逐漸衰落。? (神通寺四門塔) 塔身平面有方形、六角、八角和圓形四種,建筑材料有木、磚、石;由于結構所限,亭閣式塔不會建得很高,最高的實例也不過15米左右。 (神通寺四門塔) 從外形上來看,可分為單層單檐和單層重檐兩種類型:前者只有一層塔檐;后者多為兩層塔檐,極少數有三層。?? ![]() ![]() ![]() ![]() 4·覆缽式塔·喇嘛塔 ![]() 覆缽式塔,又稱喇嘛塔,是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的一種獨特的建筑形式,與印度的窣堵坡很相近。 (妙應寺白塔) 屬于實心塔,被用作當佛的舍利塔或僧人的墓塔。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又因為它的形狀很象一個瓶子,還被人們俗稱為“寶瓶?式塔”。 (圓照寺喇嘛塔) 由基座、塔身、塔脖子、塔剎四個部分組成。特征為臺基與塔剎造型講究,高大基座上是一個平面呈圓形的覆缽體,上面安置著高大的塔剎,下面有須彌座承托著。塔頂即十三重相輪,塔剎由傘蓋和寶剎組成。? ![]() ![]() 中國古塔源自印度,在華夏文化中生根?發芽,建筑融匯了各方面的文化形式,成為了中國傳統古建之一。 南古古建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古建筑廠家。專注裝配式仿古金屬?建筑構件:如斗拱、藻井、塔樓等建筑外立面的生產與定制,外形與結構符合制式比例,且樣式精美多樣。??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