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聲調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為“平”,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古入聲字及相應方言聲調為“仄”。這就是平仄格律二元化,是格律詩和對聯四種基本正格句式的基石。 漢字聲調有古今兩種不同的平仄系統,分別是舊韻(古韻)和新韻。古韻有切韻、廣韻、唐韻、平水韻等,一脈相承發展完善為至今的平水韻。新韻有中華新韻、中華通韻,中華新韻收錄的漢字較中華通韻齊全,韻字平仄押韻分類標準與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規范語音基本一致。 入聲字及相應方言為“仄”聲,是古今韻平仄分歧的焦點,已規范到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了,有效避免了格律詩和對聯創作審美實踐中入聲字及相應方言的困惑和干擾,給格律詩和對聯傳統文化瑰寶的傳承和發揚帶來了福音,有利于格律詩和對聯傳統文化的大眾化。今人格律詩和對聯,與時俱進,首選新韻,無疑是格律詩和對聯初學者的明智選擇。 古韻主要用于古人格律詩的檢測和審美研究,同時也適宜平水韻平仄押韻標準的今人格律詩創作審美。 平仄是格律詩和對聯的基石,格律詩四種基本正格,是格律詩和對聯共有的平仄格律。避開平仄格律談格律詩和對聯,是舍本求末的詩壇和聯界亂象和誤區之一,長此以往,律將非律,聯將非聯,瑰寶傳承堪憂! ![]() ![]() ![]() ![]() ![]() ![]() |
|
來自: 詩聯格律科研 > 《格律常識干貨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