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金陵城,早上伴著浮動的云出現,晚上卻掩映在一片暮色青翠之中。金陵城,曾見證了無數次的日落,也聽過了無數次的秋聲。
人世上有無窮無盡的畫工圣手,卻無人能畫出“我”心中的愁苦之情。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這兩句是說,金陵城,早上伴著浮動的云出現,晚上卻掩映在一片暮色青翠之中。金陵城,曾見證了無數次的日落,也聽過了無數次的秋聲。這是寫“金陵晚望之景”。高蟾似乎特別喜歡同時期稍早的詩人韋莊,這一首詩中兩次化用韋莊的詩句。韋莊 《春云》有句:“春云春水兩溶溶,倚郭樓臺晚翠濃。”高蟾登金陵樓臺晚望,得“浮云”“晚翠”之兩景,化用入詩,極其自然,不露痕跡。無論是“浮云”“晚翠”,還是“落日”“秋聲”,都是為了重點突出題目中一個“望”字,只有站在高處遠眺,才能觀賞到如此闊大的景象。前句嵌入一個“伴”字,后句嵌入一個“陪”字,陪伴金陵城的自有浮云晚翠,落日秋聲,可是陪伴詩人的又有什么呢?這就為下文的“傷心”留下了伏筆。“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這兩句是說,人世上有無窮無盡的畫工圣手,卻無人能畫出“我”心中的愁苦之情。這是寫“金陵晚望之情”。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妙就妙在“傷心”二字,天下美景,皆可入畫,唯有“傷心”之情,縱是丹青圣手,也難以下筆。這就將“傷心”的程度渲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在此處再次引用了唐代韋莊的《金陵圖》之詩境,“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也為我們了解詩人的“傷心”多了一個注腳——六朝興亡之傷。然而,更為直接的則是詩人十年不第之傷。無論是從歷代王朝的命運,還是個人的命運,都在落日秋聲下染上了一層“傷心”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清代詞人納蘭容若,因喜歡這兩句,直接化用入詞:“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因納蘭詞流傳極廣,以至于今人常常誤以為“一片傷心畫不成”乃納蘭之句。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