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溫暖“疫”路 馬曉燕 2022年成都的這個秋天,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迫按下“暫停鍵”。原本車水馬龍的街道,繁華的商圈,沒了往昔的喧囂,城市的節奏一下子慢了下來,很多人原有的生活節奏被打斷。有時,短暫的安靜,實則是為了更好的守護。此時的成都,并不是我們看到的空城,而是抗擊疫情的眾志成城。 在川煤集團華榮能源物資公司,有這樣一支黨員志愿者隊伍,他們下沉一線,就地轉化為疫情防控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到街道社區報到入列,用心用情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書寫責任擔當,一切為了“煙火成都”早日歸來,一起向著煙火如常的日子奔去。 下沉一線 挺身沖鋒在前 實行居家辦公防控措施后,物資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孔令河的身份就在不停地變換著,每天忙得不可開交。自從成都本輪疫情發生后,每天早晨7點開始,孔令河與社區其他志愿者一起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核酸采集、維持秩序、信息統計、值守執勤等。這不,9月6日白天,他還是核酸檢測隊伍的“秩序員”。9月6日晚,他又接到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街道萬科城花社區的最新工作安排,孔令河又換了“新崗位”,成了小區的“巡邏員”和“勸導員”,對所在小區進行巡邏,耐心勸導居民戴好口罩,不扎堆、不逗留、不聚集。白天忙碌了一整天的他,還未好生歇上一會兒,趕緊扒拉幾口飯,水都顧不上喝上一口,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崗位”。“我們小區挺大的,3400多戶居民,上萬余人,社區的老人、小孩、學生較多。社區共設置了3個檢測點,分時段、分區域進行核酸檢測。我主要的任務就是配合小區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疏導,對檢測點的愛心通道(上網課的學生、70歲以上的老人、保供人員及其他需要特殊照顧的人員)提供引導和幫助,同時引導居民有序排隊、掃碼查驗、體溫檢測等。” 電話采訪中,孔令河還告訴筆者,這幾天當志愿者,給他印象最深的:一是小區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老人主動將愛心通道讓給趕時間上網課的學生們,堅持和其他居民一起排隊做核酸;二是社區的工作人員為保護志愿者安全,為他們提供了N95口罩;三是支援社區核酸檢測點的醫護人員,每天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很是辛苦,但誰也沒有半句怨言。“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攜手同行、共克時艱,成都一定能戰勝疫情。”孔令河充滿信心。 鏗鏘玫瑰 “疫”線綻芳華 家住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街道獅子湖社區的王道容,是物資公司綜合部今年剛轉正的黨員。性格開朗、熱情樂觀、樂于助人的她,已連續7天投身到社區疫情防控中。“我在單位一直負責后勤保障和疫情防控方面的相關工作,前幾天又在《四川黨建》頻道系統學習了疫情防控相關知識,這方面的知識相對懂得要多些。居家辦公后,我第一時間就在社區志愿者招募群里報了名,可左等右等,都沒接到社區通知我參加志愿者的信息。第二天我就找到社區,主動介紹了我的情況,表達了想當志愿者的愿望,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疫情防控做點事。社區得知我是黨員,又從事過這方面工作,當場就決定讓我當志愿者。” ![]() 黨員志愿者王道容正在為核酸檢測點居民錄入信息 王道容每天6點半就到達社區集合點接受任務。幾天來,待人熱情又熟悉核酸檢測流程的她,深得社區,信任。社區每天都要把她安排在不同點位,獅子湖社區的香樟郡、橡樹莊園、紅杉郡、農貿市場等核酸檢測點,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開始當志愿者的兩天,王道容主要是協助社區維持現場秩序,引導群眾保持安全距離,組織群眾有序接受檢測,現場登記信息資料、分發采樣器等。獅子湖社區老人和小孩較多,有一天,系統出現卡頓,參加核酸采集的居民排起了長隊,有的居民有情緒,王道容憑借極好的親和力,一邊安撫居民們的情緒,一邊熱情地協助行動不便的老人、上網課的學生和年幼的小孩完成核酸檢測。這幾天,王道容又成為了醫護人員快速檢測的“掃碼員”。 王道容告訴筆者,學生上網課后,核酸檢測點專門給上網課的學生開辟了綠色通道,學生可插隊,隨到隨做。第一天上網課,來的學生特別多,一位老大爺一早就來排隊了,志愿者剛要錄入他的信息,突然來了很多學生,檢測點就暫停了老大爺的信息錄入。老大爺氣不打一處來,生氣地說要換地方做,現場工作人員解釋半天,老大爺就是聽不進去,情緒非常激動。我見狀上前,遞給老大爺一張塑料方凳,請他先坐著等一下,然后和他嘮些家長里短的事,并說孩子們上課耽誤不得,咱們晚點做也耽誤不了什么,老人也是優先的,學生做完了,馬上就給他做。老大爺情緒不再激動。坐著等待中,老大爺還不時提醍上網課的孩子們做完核酸趕緊回去吃飯上課。離開時,老大爺還對我們說:“我剛才情緒太激動了,請大家別介意我這壞脾氣的糟老頭。”大家聽老大爺這么一說,都笑了。 黨員志愿者王道容前排左一與志愿者醫護人員工作結束后合影 她的兒子其實也是一名高一新生,每天都要上網課,但她卻顧不上照顧家里和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社區的工作人員對她說,你兒子剛上高一,是關鍵期,你不用每天都來,孩子上網課也耽誤不得。但她卻執意堅持每天準時到達任務點。“這是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去守護,而且,家人也很理解和支持我,我每天回家,兒子都會把一杯熱水送到我手里,兒子挺為我驕傲的。看到兒子這么懂事,我也很欣慰,一天的辛苦也不算什么,我也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孩子上好'開學第一課’”。 志愿有你 聞令而動當先鋒 富雷說:“我當志愿者的工作不復雜,每天無非就是維護核酸檢測隊伍的秩序;提醒居民戴好口罩、排好隊,保持一米間距;引導小區的老人、上網課的學生和小孩子提前完成核酸檢測;再有就是負責檢查小區住戶進出小區的出入證,提醒他們按規定時間返回。”物資公司采購管理部黨員富雷說得云淡風輕。 富雷家住成都市金牛區茶店子街道化成社區錦城苑,他已連續4天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小區居民比較多,開始居家辦公后,看到社區缺人,工作壓力較大,我是一名黨員,自然要走在前,做表率,所以就報名來當志愿者了。”富雷說,小區志愿者中,加上他一共有3名黨員,能夠以一名黨員志愿者身份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種神圣感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感。他每天都佩戴黨徽到社區核酸采集點。富雷所在的小區核酸檢測點,每天要負責小區4000余人的核酸檢測,他每天早上不到7點就到核酸檢測點位,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做核酸、幫助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填寫身份證信息和登記電話號碼,向他們宣傳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等。 當志愿者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富雷作為物資戰線的一名業務員,在做好志愿者的同時,每天還要負責處理礦井安全生產所需物資的保供業務。 陳平是華榮能源物資公司達州分公司上掛到物資公司計劃管理部的一名黨員,住在青羊區蔡橋街道同瑞社區。他已連續4天投身到同瑞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6點半準時到社區任務點,協助社區和小區臨時黨支部搬運防疫物資、擺設采集工作點、維持現場秩序、引導群眾保持安全距離、組織群眾有序接收檢測、現場登記信息資料等。“我們這個點每天核酸檢測2000余人,我也正好趁大家排隊做核酸時給他們宣傳下疫情防控知識和注意事項。”這名高高大大、性格開朗的“90后”大男孩,每天還積極協助上網課的學生和年幼的小孩盡早完成核酸檢測。有時在維持現場秩序中,發現未正確佩戴或未佩戴口罩的群眾,他就及時遞上一只全新的口罩,并提醒他們正確佩戴。他所在的核酸檢測點,每天八九點這個時段,進行核酸檢測的隊伍中會準時出現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陳平每天都前去攙扶著老人,幫助老人完成健康碼信息資料錄入和核酸檢測,然后護送老人至樓棟電梯口。每天志愿工作完成后,看到志愿者群內發布的當天圓滿完成核酸檢測任務的消息時,一天的疲憊也一掃而空。 黨員志愿者們為了縮短群眾排隊等候時間、提高檢測速度,他們不敢休息、不敢喝水、甚至不敢上廁所……截至9月8日,物資公司黨員志愿者們協助社區完成采樣人次超過7萬。 是啊!疫情下的成都,天府大道鮮有車輛,春熙路步行街空無一人,“太古里”昔日喧囂不再,圖書館關上了一向為同學們開放的門,體育場也少了奔跑追逐的少年身影。每天排隊做核酸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然而,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善良的人性底色也凸顯了出來,將你、我、他,將我們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匯聚成磅礴的戰“疫”力量。正是這些凡人微光匯聚成璀璨星海,照亮了疫情下的成都。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醫護白”“藍大褂”“馬甲紅”......這些臨時組建在一起的隊伍,這些平凡的逆行者,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用心、用情、用愛,更用實際行動投身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拼盡全力燃燒自己。正是他們身上發出的一束又一束微光,守護著身后的“萬家燈火”,為的是煙火成都再回來! ![]() 寫于2022年9月8日 馬曉燕,高級政工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首屆煤礦作家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中國人口報》《中國煤炭報》《巴蜀史志》《西部散文選刊》《國防時報》《四川工人日報》《華西都市報》《精神文明報》《晚霞報》《西南商報》《西南文學》《蜀本》《陽光》《攀枝花文學》等報刊。作品入選多種文集,多次獲全國及省市級文學征文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