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幾乎撐起了意大利旅游業的半邊天。它因傾斜數百年不倒而聞名于世,更因伽利略的“兩個鐵球”自由落體實驗而被寫進了中學課本。 雖然知名度很高,但比薩斜塔并不是世界上傾斜度最高的塔。 其實,“世界第一斜塔”在中國。 出綏中縣,沿遼西走廊一線西行,來到前衛古城。城東矗立著一座古塔,雖然塔身歪得嚇人,可近千年過去了,它卻一直牢牢地立在那兒。這就是遼西奇觀——瑞州歪塔。 ![]() 瑞州歪塔建于遼代,現存塔身高十米,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2度,塔尖移位1.7米。 以這樣的傾斜度居然挺過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歪而不倒,實在罕見。 它不僅比意大利比薩斜塔早落成三百多年,而且傾斜度超過了中外任何一座斜塔。 目前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斜塔候選世界紀錄。 ![]() 瑞州歪塔局部 ![]() 瑞州歪塔幾經地震與洪水破壞,卻始終歪而不倒,其實是有原因的—— 因為,它是托塔李天王修的(認真臉)。 前衛古稱瑞州,傳說在歪塔沒有建成之前,瑞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為了預防水患,李天王帶著天兵天將下界修塔,鎮壓海眼。 大神風風火火忙活了一整晚,熟料,卻被躲在屋里的一位老太太瞧見,識破了天機。 還沒等李天王把寶塔立好,老太太一看就看破了,于是,寶塔只好一直歪著了。 ![]() 雖然傳說不能當真,不過,古塔千年不倒是事實,要說其中沒有個把神仙加持,誰信呢? 言歸正傳,目前關于古塔最早的記錄是1930年的日文資料《綏中之古跡》,其中提到塔身歪斜,是因為塔基一部分沉入了地下。 至于古塔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歪斜的,我們不得而知。 古塔起源于印度。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東漢時期洛陽白馬寺修建了中國的第一座佛塔。 此后2000多年來,中國大地上相繼出現了許許多多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古塔建筑。 誠如梁思成先生所說: “作為建筑物的遺存,為中國的風景添彩增輝的,沒有比在中國話里最容易發音和容易記住的'塔’更顯著的東西了。” ![]() ![]() ![]() 雙塔寺塔 遼寧塔多,遼代塔尤其多,它們矗立于遼沈大地,是公元10世紀前后北方契丹民族興衰及遼宋北南交匯的一個顯著的歷史和地理坐標。 遼西古塔,正是記錄遼西古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北魏時期,遼西的營州古道,是平城(今大同)佛教藝術東漸的重要路線,也是佛教文化進入遼西的重要時期,為遼西留下了龍城(今朝陽)的思燕佛圖和萬佛堂石窟(錦州義縣轄內)。 ![]() ![]() ![]() 上:萬佛堂石窟菩薩像 中:萬佛堂石窟 下:萬佛堂石窟東區文峰塔 錦州義縣萬佛堂石窟東區的開鑿,是中國歷史上契丹人皈依佛教的最早記錄。 遼西古塔中,遼塔的規格、數量及分布密度,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這與遼代朝野崇佛,遼西甚至有“遼西佛國”之稱有關。 ![]() 沙鍋屯石塔 大城子塔 ![]() ![]() 朝陽北塔 在每一座大塔的所在地,民間都流傳著魯班教人們埋土修塔的故事。 工匠們不知道如何修高塔,就問一位總在工地轉悠的白胡子老頭,老人說:“土埋半截子了,還說啥?”說完就沒影了。工匠們恍然大悟,認為這是魯班爺爺顯靈,來教大家用土埋法修塔了。于是就用土堆在塔的周圍,堆一層,修一層。把塔修好了以后,再用撤下來的土修城墻。 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為我們保留了一個歷史的真實:中原文化在古代的遼西,備受尊崇;古塔,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 遼代沿襲唐代佛寺的布局風格,將塔建在寺院平面的中軸線上。錦州市的廣濟寺古建筑群,是遼西地區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塔寺一體的遼代古建筑群。 ![]() ![]() ![]() 上:1993 年修復后的廣濟寺塔 左下:大廣濟寺塔的脅侍菩薩是具有典型遼代宮廷風格的磚雕藝術形象 , 凝重得幾乎有些悲苦 右下:廣濟寺塔上的大日如來佛 在遼塔建筑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那些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雕飾圖案了。 這些雕飾圖案,除了表現多彩絢麗的天國景象,還有記錄遼代歷史、民族以及市井風情的場景,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圖像。 ![]() 大城子塔具有希臘風格的伏獅雕塑 ![]() 大城子塔塔基下層的老虎護法圖 ![]() ![]() 左:廣勝寺塔上站立著的彈奏琵琶的樂伎 右:青峰塔上的妙音鳥 ![]() ![]() 白塔峪塔上的托塔金剛 ![]() ![]() 負塔侏儒 ![]() 北鎮雙塔東塔上的馴鷹人 ![]() 摩云塔上的胡人獻寶 遼西的古塔,以其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存留,雄辯地證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通過遼西的“草原絲綢之路”,一直連接在被譽為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生命線的絲綢之路上。古印度的佛教及佛教造像藝術,在吸收融匯了古希臘、羅馬的藝術之后,沿著這條古道而東漸中華本土,然后又東達朝鮮與日本。 遼西古塔是遍布于中華大地上的幾千座古塔中的一部分。這些承載著古代僧侶工匠奇思妙想的古塔,已與中華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幾乎每一座塔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寄托著歷代百姓的情思,記錄著人民的歡樂與悲傷。所以,古塔不僅是祖國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也是一座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庫,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內容摘編自《遼西古塔尋蹤》 |
|
來自: 茶香飄萬里 > 《塔 樓閣 戲樓 影壁 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