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養神】,神與健康有什么關聯? 得神,則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內涵,面色紅潤、表情自然。 少神,則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面色淡白無華,倦怠乏力。 失神,則精神萎靡、意識模糊,目暗睛迷、瞳孔呆滯,目翻上視,面色晦暗無華,動作失靈。 【神】駕馭精氣,統御調節精的生成、運行及固攝、排泄,故而早泄一病,與神的關系密切。
表明起心動性,心神飄忽于外,不能收斂,可導致過早精出。
說明氣不足,神失養,則昏亂不能內守,精不固而易泄。
強調了窮思傷神,縱欲傷精,使精氣虧虛,精不能養神,氣不能固精,從而極易失精。 誠如《內經》所倡“精神內守”,神的清寧內守有助于精的固攝;相反,神衰昏亂,或馳躁不寧,則易妄泄失精。 《內經》提倡精神內守,心虛少欲。然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飽暖之余,情欲萌動,最易動神耗精。 腎藏精,主封藏,而縱欲過度,頻耗腎精,頻勞腎氣,可致腎氣不固,或陰損及陽,致腎中陰陽虧虛,使腎失封藏之職。 年輕人血氣方剛,常情動于中,所欲不遂,或耽于五姑娘,暗耗心中陰血,損傷腎中精氣,在上心神動搖,欲火亢盛,在下相火翕然從之,使精室不寧。如此,神不得藏,腎不能固,故而易泄。
《心印經》說:“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早泄一病,實究其源,多因于神,養生家將精、氣、神視為三寶。 何以治神,一句話概括:便是“精神內守”。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大道至簡,但大家皆是紅塵俗人,既然不是圣人,如何能擺脫妄想欲念,況且執著于色的人,若要幡然改途,誠非易事。 從中國文化來看,不管是中醫還是儒釋道,修身養性均是一個大工程。 人生長、強壯、衰老、死亡的過程中,精氣由盛及衰,乃是天數,但若日日勞心傷神,或縱情極欲,如何能保身長全? 柴胡雖提倡守神,但并不主張禁欲,凡事講究一個度。不僅僅是房事,所有的人情物,都不應過分損耗精神。 節制之法,并非讓人苦行禁欲,而怡情養性,人生別有一番輕安之趣,柴胡與諸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