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渚穴 定位 在手背,第4、5掌骨間,第4掌指關節近端凹陷中 主治 (1)經脈主治及穴性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瘧疾,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2)其他主治:熱病。 操作 直刺 0.3~0.5 寸,臨床以瀉法為常用。可灸。 臨床運用及發揮 手少陽三焦經脈的循行,從無名指起,經本穴向上通過肘尖部,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部,交會于手太陽經之秉風,又交會督脈之大椎,并從缺盆處向上,過項部,布頭之側面。可見本經脈的循行經過上肢各關節部位,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可選取該經脈的穴位治療。中渚為手少陽之輸穴,“輸主體重節痛”,故用中渚穴治療頸項、肩背疼痛、手腕痛、手臂痛、手指拘攣不伸等痛證。針灸臨床有許多相關文獻記錄,如《席弘賦》:“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得其宜。”《肘后歌》:“肩背諸疾中渚下。”《靈光賦》:“五指不便取中渚。”《通玄指要賦》:“脊間心后痛,針中渚立痊。”可見,本穴治療三焦經脈循行痛證是長期臨床實踐經驗之總結。 在實際臨床中,三焦經脈與陽明經脈的肩痛常相并發生,兩經脈之肩痛在很多時候常相互影響,多數時候很難截然分開,這在臨床十分常見,在診治時應當注意,筆者常以本穴配三間、陽陵泉組合并用,多能獲得立竿見影之效。本穴與三間均為輸穴,有通痹止痛的作用,陽陵泉為筋之會,有舒筋利節之效,三者合用,有針到病立緩的作用。 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中記載本經脈為耳脈,后來改稱為少陽三焦經脈。這與三焦經脈的循行有關,手少陽經脈“從耳后人耳中,出走而前”,止于眉梢外側,故能治療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靈樞·經脈》:“是動病:耳聾,渾渾惇……”《針灸甲乙經》記載:“耳聾,兩顳顓痛,中渚主之。”可見中渚治療頭面五官之疾由來已久。虛實之證皆能運用,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如治一患者,男性,因工作之煩心事出現耳鳴半月,曾服用藥物治療未見其效,而來診。耳內如感蟬鳴,連續不斷,時輕時重,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立針刺雙中渚及雙太沖,行瀉法,診后10分鐘感蟬鳴明顯減輕,留針40分鐘,隔日1次,經治療3次癥狀消失。 治療耳部疾病不僅本穴有特殊作用,三焦經脈諸多腧穴,對耳部疾病的治療均有特異性的作用,這已得到歷代醫家相關驗證,由此可見,耳部疾病是三焦經脈的一個主要治療功效。稱之“耳脈”其言不虛。 根據三焦經脈的特點,本穴還可用于治療消渴、瘧疾、熱病、風濕性關節炎、手背部和面部的疣等多種臨床雜癥。臨床所用往往多能效如桴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