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達 阿羅漢通常指的是四果羅漢,其實四果羅漢在佛教中地位已經不低了,據說古時候五百個和尚中才能有一個四果羅漢,現在,就不知道了。 阿羅漢為何只能自了,不能渡人?因為他都還不能自渡,怎能渡人呢?這就難免讓人有點糊涂了,阿羅漢又如何自了呢?換句話就是說阿羅漢只能自己解脫,只能做到個體本位上的解脫,如果想自渡渡人則必需要到彼岸,阿羅漢還未到佛菩薩的彼岸,還不是佛菩薩、佛道圈子中人,即是說必需要到佛菩薩俱樂部,才能做到自渡以及渡人。阿羅漢還沒有這個水平,按佛法劃分阿羅漢是小乘,佛、菩薩是大乘,小乘只為自己解脫心量小得少為足,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還在橋上、路上,他們拿橋路當寶所,其實不是,佛乘才是寶所,才是最終的目標,菩薩則是正向著寶所前進的修行人,心量大格局大,所以是大乘。 阿羅漢被釋迦牟尼佛教主斥為焦牙敗種,就是因為阿羅漢不能渡人,有人會說阿羅漢不是也會講法嗎?確實如此,但是,他講的法當然也超不出羅漢的境界了,教出來的學生當然也最多只能是羅漢了,羅漢本身就未能自渡,羅漢講法,怎能算是渡人呢? 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教主以及諸佛最喜歡的學生了,菩薩即是說已經悟明佛道,明心見性、開悟的人,比如六祖惠能,我們就尊稱他為“六祖菩薩”。菩薩就是正努力向佛的方向前進的修行人;菩薩即是已得佛道,但未能取得佛果、佛位的人,在佛法里明心見性的菩薩才是“法門龍象”、以及被稱為“法王子”,法王子就是意味著要接佛位的人,就象人世間,皇帝的兒子,王子(太子)是準備接皇位的。 阿羅漢由于限于所悟的道的局限性,果位止于八地菩薩的功德,本體個位上了生脫死是沒有問題,再不會六道輪回了。但他離真正得道還很遠,說白了其實就是還沒有真正的明心見性,修行尚未成功,還必需努力。由于阿羅漢功德不圓滿,我們常見寺廟里阿羅漢塑相都是稀奇古怪的模樣,而反觀佛菩薩的塑相都是非常豐腴、漂亮的。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看到,四果阿羅漢已經能了生脫死,都說生死事大,阿羅漢已經解決,在佛法中難道還有比生死更大的事嗎?因為《法華經》說:“佛因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是的,還有比生死更大更妙的事情,這就是:“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有了佛知佛見才能自渡渡人、大機大用,羅漢就有羅漢道,佛就有佛道,所以,修行第一要務就是明道,修行人終極目標就是明佛道,佛道換句話講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開悟、就是彼岸等等,到佛菩薩的彼岸去就叫“渡”,阿羅漢自己都還不明白什么是佛道,所以說阿羅漢還未能自渡,既然自渡都不能做到,當然不能渡人了,是不是? 從上面一路看下來,相信就算是初學者,也對佛教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對于老參來說,佛教中“戒與見”兩件要事,你覺得哪個更重要? 總結: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覺得,四果阿羅漢已經是離我們很遙遠了,更不要說佛菩薩了,我們千萬不可灰心,明道(開悟)并不難,難在打基礎,明道(開悟)常常是一瞬間的事,若能抓住話頭、猛著精彩就成了。據說竹子在扎根時要四、五年時間,可是,生長時僅五個月時間,就可以猛長至十五米,難怪文人那么喜歡竹子。竹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厚積薄發,修行的路上必要充滿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