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時在課堂上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臨別好友時,他贈語“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他就是被稱為千古完人的周恩來總理。周總理是中共黨員的杰出楷模,理想崇高,信仰堅定,他畢生奮斗的力量源泉,就是來自黨和人民。提到“人民公仆”四個字,中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毛主席,其次便是周總理了。 周總理臨終前留下了3個愿望,托夫人鄧穎超交代給鄧小平,請他幫忙實現,小平同志為何一個都不答應呢?毛主席卻說可以答應一個。 1972年,74歲的周總理被確診為膀胱癌,并伴有頭暈便血的癥狀;許多同志和醫生,都勸他好好休息,等養好身體再工作。但當時正值特殊時期,周總理放不下心,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唯一不同的是,工作地點從國務院搬到了醫院病房。若周總理有外出的工作需要,身邊常有醫護人員陪同,做好隨時急救的準備。 周總理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倒下,再也醒不來;而且,這一天越來越近了,所以他開始物色國務院總理的新人選。國務院總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領頭羊,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領導人。這個職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找個有能力、有擔當的接班人才行,不然國家會全亂套的。 因此,周總理看上了鄧小平同志,這位每次自己需要幫助時,總能為自己解決問題、提供幫助的好朋友、好同志。周總理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覺得可以。周總理便找到鄧小平,傳達主席與自己的想法。對此,小平同志沒有推脫,而是當仁不讓,表示自己愿意代替周總理,走接下來的道路。 從這以后,周總理常帶著小平同志一起處理公務,帶他參加各種活動和會議,面見各級干部。周總理言傳身教,幫助小平同志快速成長,進入狀態;用自己當了多年總理的威望,為小平同志鋪路。小平同志做得很好,工作能力很強,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一致認可。 當周總理的身體實在撐不住,陷入昏迷時,國務院總理的工作,便十分順利地由小平同志接手,完成無縫銜接。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在北京離世,享年78歲。周總理離世前,請妻子鄧穎超,轉告小平同志:自己死后,不要開追悼會,不要辦告別儀式,火葬將骨灰灑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鄧小平聽后眼里滿是淚水,堅決不同意這三個要求,不愿意實現周總理的三個愿望。小平同志知道這是周總理的人生追求,悄悄地走,不浪費國家資源;但是周總理這樣悄無聲息地離去,自己不愿意,黨內同志不愿意,人民群眾更不會愿意!最后,這件事鬧到毛主席那。 起初,毛主席也是不同意的,但在鄧穎超的堅持和勸說下,還是同意了周總理生前的最后一個愿望。周總理逝世后,留下一個傳統,那就是國家領導人離世后,葬禮一切從簡,不可太過隆重。這只是說表面儀式簡單些,實際該來的領導人都會來的。 回顧周恩來總理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年少時,在課堂上說的那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的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的幸福而奮斗。十里長街送總理,現在多少人回想起來,還會有熱淚盈眶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