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云淡 ….. ![]() - 冷眼看眾生 - ….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附庸風雅之人。 就像取名字這件事,他們看不到中華古典文化之美,便以為潮流就是美了。 辣目洋子改回李嘉琦,我覺得挺好的,字正腔圓,朗朗上口。 況且中國除了復姓,取名向來都是三個字,只有那個國家才會這么做。 當然,這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們不能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去限制他人的權利。 我只是單純地質疑他們的審美能力。 潮流總會過時的,但文化不會,從先秦開始我們就有了詩歌,之后又有了楚辭、漢賦,以及登頂世界文化巔峰的唐詩和宋詞。 ![]() 《詩經》中風、雅、頌三個部分,隨便哪一首都能把人美暈過去,如是: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或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苗若蘭出自《洛神賦》: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周芷若出自《子虛賦》:衡蘭芷若,芎藭昌蒲; 木婉清出自《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林徽因出自《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江疏影出自《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曲非煙出自納蘭詞: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若問生涯原是夢…… 所以我真不知道,四個字的名字到底美在哪里,是詩經不夠用,還是楚辭不夠用? 本質上來說,就是人云亦云,吃了沒文化的虧。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古詩,就是諷刺這一點的。 ![]() - 詩文賞析 - …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出自趙翼的《論詩五首 · 其三》 趙翼為清代“性靈派”詩人,與袁枚、張問陶齊名,并稱“性靈派三大家”。 何為“性靈”? 簡單來說就是不拘泥于形式,比如近體詩推崇的平仄格律;也不拘泥于世俗,提倡隨心所欲,放飛自我。 所以趙翼雖然距離我們年代比較近,卻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如: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 還有我們今天所講的《論詩五首》其他四首中,也有流傳千古的句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這組詩的每一首都氣度不凡,蘊含著對社會和人心的審視,說明詩人底蘊深厚、學富五車,看待世俗的目光頗有獨到之處,能夠輕易洞悉世事。 詩文大意可解為: 藝苑里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每個人都在表達著自己的意見,對問題的看法五花八門。這時候就需要一雙慧眼,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觀點才能看穿真相; 如果自己見識淺薄,就會像矮子看戲一樣,明明什么也沒看到,對戲的好壞也沒有數,只能隨聲附和,完全在人云亦云。 ![]() 自從互聯網發達以來,網絡上隨處可見這種現象,每一個熱門事件都有兩派,其中不乏是道聽途說,完全沒有求證精神。 于是,事件反轉又反轉,似乎已經成了常態。 而被網暴的人,最終連一個道歉也得不到,可這種事隨時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主見來源于內心的堅定,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審美一樣,連取名字都要追隨風尚潮流,還有什么是自己能做主的呢? 吉賽爾邦辰的頭發簡短兩寸,時尚界風行就跟著搖擺25°;馬斯克說我不想收購推特了,推特的股價就應聲而跌;蒼老師說我不想拍戲了,全亞洲男子都黯然神傷。 這個世界我們左右不了,它是一臺巨大的機器,但我們一定能管得了自己,只要你不去隨波逐流,肯靜下心來多讀幾本書,多去見識見識世界的樣子,就能有屬于自己的意見。 ![]() “矮人看戲”是一個成語,出處就是趙翼的這首詩,諷刺那些見識不廣,只知道附會沒有主張的人。 從人性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內心的薄弱,往往是因為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連幸福都是比較級:我比你擁有得多,我就幸福。 但這種幸福和快樂很虛無,是經不起任何打擊的,只要一點挫折就有可能一蹶不振。 因為這世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別人的路并非適合你,你身邊的人傾家蕩產后還有能力翻身,你卻從來不敢有這樣的假設。 你努力維系的,不過是通過效仿得來的成果,不具備更強的抗壓能力。 ![]() 但就是這樣的“矮人”往往嘲笑別人更多,以五十步笑百步,這才是最讓人悲哀的事。 所以,做一個內心強大有意見的人吧,不要再去人云亦云了,那樣你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既無美可言,哪還有幸福和快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