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尿酸已成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血尿酸過高不僅會導致痛風發作,還會對機體多種組織及器官造成損害。作為臨床醫生,你對高尿酸血癥有多了解呢? 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是? B. 男 > 420 μmol/L,女 > 360 μmol/L答案:C 解析: 按照既往的定義,正常嘌呤飲食的情況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 > 420 μmol/L,女性 > 360 μmol/L,即可定義為高尿酸血癥(HUA)。而在最新版本指南及共識中,HUA 的定義則調整了血尿酸數值男女均在 > 420 μmol/L,且不分性別并統一診斷數值,主要原因在于:在既往的流行病學調查中,正常女性血尿酸數值上限是 360 μmol/L,男性是 420 μmol/L;但隨著研究的進展,臨床中發現血尿酸在血液中的飽和度為 420 μmol/L,一旦機體的血尿酸超出這個數值則會有結晶的析出,在關節腔內沉積,HUA 的判斷應以病理生理為主。
拓展閱讀:尿酸的代謝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人體中 2 /3 的尿酸由內源性的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及其他嘌呤類化合物代謝產生,1 /3 的尿酸來源于外源性食物(如果糖、酒精、高嘌呤飲食)中的嘌呤經酶的作用分解。而尿酸的排泄途徑主要是:腎臟是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約 2 /3 的尿酸經腎臟排泄,其余 1/3 的尿酸由腸道排出體外。腎臟與腸道的尿酸轉運體在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體內血尿酸保持穩態,任何導致血尿酸生成過多/排泄異常因素均可導致 HUA 的出現。上下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答案:全都是 解析: 當血尿酸超過濃度析出結晶時,可直接黏附,或者沉淀在關節、周圍軟組織、腎小管、血管等部位。關節腔內的巨噬細胞吞噬尿酸鈉晶體,分泌 IL-6、IL-8、IL-1β、TNF-α 等前炎性因子。(1)尿酸結晶沉積于關節引起痛風發作,即便無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也可導致骨和關節處沉積單鈉尿酸鹽,造成骨和關節損傷;(2)尿酸結晶沉積于腎臟,導致尿酸性腎病、增加腎結石發生幾率、增加腎衰竭的風險;(3)尿酸結晶刺激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引起高血壓、慢性心臟疾病、腦卒中;(4)尿酸增高導致葡萄糖利用低下、胰島素抵抗,誘發糖尿病。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風險。患者血尿酸 460 μmol/L,但沒有痛風發作,該如何處理? 答案:B 解析: 高尿酸血癥一旦確診,需盡快進行干預,包括生活及藥物干預。對于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人群,著重在于生活飲食的指導,并結合血尿酸水平、癥狀、體征及并發癥決定是否予以藥物干預;繼發性高尿酸血癥的人群應積極尋找病因,并去除該病因,包括藥物、疾病等。▲常見繼發性因素 所有高尿酸血癥患者均建議優先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控制體重、規律運動、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鼓勵奶制品和新鮮蔬菜的攝入等。一般建議在發現高尿酸血癥后建議生活干預至少 4 周后再次復查血尿酸。并提倡統一對該類患者進行長期管理。>>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何時需要降尿酸藥物治療? (1)血尿酸水平 ≥ 540 μmol/L (2)或血尿酸水平 ≥ 480 μmol/L 且有下列合并癥之一:高血壓、糖尿病、脂代謝異常、肥胖、腦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腎石病、腎功能損害(≥ CKD 2 期)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起始降尿酸藥物治療。 男,54 歲,近 1 年內發作了 2 次急性痛風,目前血肌酐 269 μmol/L,血尿酸 620 μmol/L。最恰當的藥物治療是?答案:A 解析: 痛風分為三個時期:急性發作期、發作間歇期及慢性痛風石病變期。題目中患者處于痛風間歇期,尿酸水平高,eGFR-EPI 22,應進行降尿酸治療。選擇降尿酸藥物時,應綜合考慮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和高尿酸血癥的分型。降尿酸藥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藥物(別嘌醇和非布司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苯溴馬隆和丙磺舒,適合腎功能良好者)。別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馬隆為痛風患者降尿酸治療的一線用藥;推薦別嘌醇或苯溴馬隆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降尿酸治療的一線用藥。 圖源:作者整理 選項中的秋水仙堿是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用藥。推薦在痛風發作 12 h 內盡早使用,超過 36 h 后療效顯著下降,起始負荷劑量為 1.0 mg 口服,1 h 后 追加 0.5 mg,12 h 后按照 0.5 mg/次、1 ~ 2 次/d 至癥狀完全緩解。 另外秋水仙堿用于預防痛風發作,劑量為:0.5 mg/次、1 ~ 2 次/d,療程 3 ~ 6 個月,若出現不良反應應隨時停藥。 腎功能不全者需酌情減量或延長給藥間隔。eGFR < 10 mL·min-1·1.73 m-2 或透析患者禁用。 秋水仙堿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該藥過敏者,對骨髓增生低下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時注意監測血常規。 答案:都要少吃。 解析: 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強調飲食均衡,須控制飲食總熱量,提倡低嘌呤、低脂肪和低鹽飲食。蔬果類食物是健康飲食結構的重要組分,應注意選擇,并注意以下幾點:不宜進食過多含糖飲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相對而言,檸檬、櫻桃和橄欖等對痛風患者有益;足量的新鮮蔬菜,每日應達到 500 g 或更多,在新鮮蔬菜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胃排空及消化轉化過程中,植物嘌呤轉換為尿酸遠遠不如動物性嘌呤更快,因此痛風患者主要限制動物性嘌呤,但不建議攝入腌制類蔬菜;對于未發生痛風的患者,是可以適當攝入葡萄酒或者紅酒,但不建議其他酒類攝入;若確診痛風患者,則所有酒類一律不建議攝入;肉類金量選擇白肉或瘦肉為主,不建議攝入動物內臟,每日攝入肉類不宜超過 100 g;每天飲水總量為 2 ~ 3 L,盡量保證每日尿量約為 2 L,尿酸堿度(pH 值)在 6.3 ~ 6.8。拓展閱讀:高尿酸血癥患者的運動要點 高尿酸血癥患者的運動強調三個方面:中等強度、持續補充水分及保暖。而且運動作為和飲食一樣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建議加入治療方案中。 (1)高尿酸血癥患者需要有自己規律運動的習慣,定期定時定量,運動減肥的同時不僅可以降低體重,也可以降低血尿酸。(2)高尿酸患者的運動應從低強度開始,逐步過渡至中等強度,避免劇烈運動。劇烈運動可使出汗增加,此時水分丟失比較多,血容量、腎血流量減少,尿酸排泄減少,甚至可以誘發痛風發作。若引發痛風,則急性期以休息為主,中斷鍛煉,制動。有利于炎癥消退。急性期建議冰敷,不建議熱敷。(3)運動次數以每周 4 ~ 5 次為宜,每次 0.5 ~ 1 h。可采取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行、跳繩等。如果選擇游泳,在結束游泳后需注意的保暖,溫差太大可誘發痛風。運動后汗液也應及時擦拭。(4)運動期間或運動后,應適量飲水,促進尿酸排泄。避免短時間內快速大量飲水,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因低溫容易加上血尿酸濃度的增加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也因此避免運動后涼水沖涼。 (5)對有心血管、肺部基礎疾病者,應適度降低運動強度和縮短運動時間。這類人群可建議定期專科科室門診隨訪,并在醫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上下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痛風患者經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管理后,血尿酸達標,后續需要做什么?答案:B 或者 D 達標:血尿酸目標水平為血尿酸水平 < 360 μmol/L。對于存在有痛風石、慢性關節病、反復發作的痛風關節炎等患者,血尿酸水平應 < 300 μmol/L。且所有降尿酸患者不建議血尿酸 < 180 μmol/L。 長程:長期服藥,規律隨訪。定期(3 ~ 6 個月)檢測血尿酸水平,血尿酸穩定在正常水平時可逐漸減量。長期降尿酸治療是控制痛風的關鍵。降尿酸治療 8 ~ 12 個月,痛風發作頻率可顯著降低。同時加用小劑量秋水仙堿片長期服用至少 3 ~ 6 個月可預防痛風發作。降尿酸治療期間應結合患者復查的血尿酸數值來決定是否需停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