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維把事情想太簡單或者太復雜,可能都不夠有功力,真正的高手就是要把簡單的事情先復雜化(全面、周全、系統),然后——抽絲剝繭,再把復雜回歸到簡單。 從簡單到復雜,體現的是系統化,全面性。 抽象就是從表面看到本質,從片面看到整體,然后抽出那些穩定的、共同的特征。 抽象思維就是對事物進行減法和除法。 第一步減法就是選取要研究的本質——“忽略次要矛盾,突出主要矛盾”——提取出事物中某種本質,穩定的特征。第二步除法就是對所有擁有這一特性的事物劃歸為同一類,通過局部感知整體,得到普遍一般的結論或規律。 比如,對于人,物理學家研究運動學問題時,會突出有質量這一特點,將人抽象為一個質點。 而選取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抽象結果也不同,同一個人,在化學家以物質組成為角度的研究中又會被視為一種復雜的化合物。 抽象的現實基礎在于,事物之間普遍聯系和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相似性。 抽象就是化繁為簡,尋找一般規律,一般模式,用于預測和解釋現實。 我們可以通過簡化事物來建立模型,進而研究他們因果結構,得出一般性,普適性結論規律。 如何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1,編程 編程中抽象思維運用的極為普遍,編程就是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機器問題,這一過程就必須將問題簡化為概念模型,進而寫成代碼。2,學習理學知識 數學等學科就是建立在抽象的基礎上 3,畫概念圖 學會能將一本書的概念用思維導圖來表述他們之間的關系。畫圖本身是一種理解、提煉、加工、組織的非常好的思維過程。圖本身可體現:次序、輕重、層次、關系……這些多維的信息,單純通過語言的描述,很容易避重就輕,畫圖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抽象思考的過程。 4,下定義 前面已經說了語言本身就是一種低層次的抽象,學會給詞語下定義,描述他們的抽象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