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有鵲巢,邛有旨苕。
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
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喜鵲筑巢河堤旁,水草蔥蘢生丘上。
誰在蒙蔽我所愛?思慮不安胸中藏。
瓦片鋪路庭中央,綬草茂盛山坡長。
誰在蒙蔽我所愛?提心吊膽心憂傷。
一首短歌,一份癡情,一紙謊言,一腔憂慮,32個字里暗藏乾坤。隱約可見的是小人如同鬼魅的身影,隱約可聞的是陰謀揮之不去的腐臭,隱約聽到的是林間鶴唳背后的風聲。
從詩歌的寫作手法來看,《陳風·防有鵲巢》是一首——
春秋時期的“顛倒歌”
《防有鵲巢》語言格調極其獨特,一改《詩經》中“同情”的起興風格,采用“說反話”的方式,列舉絕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來引出心中的隱憂、疑惑與自我安慰。
順著三千年時光紐帶,與之遙相呼應的,是上世紀流行的一首農村版兒歌:“顛倒話,話顛倒,秫秫苗上結櫻桃。東西路,南北走,出門碰見人咬狗。拿起狗來砸石頭,腿把狗嘴咬一口。”遠古的歌謠和現代的繞口令采用了同樣的創作手法,均是羅列一系列違背常理、自然界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的事實,把完全不搭調的事物放在一起,試圖達到反證的效果。只不過,《顛倒話》的藝術魅力,是幽默。而《防有鵲巢》的深意,在哲理。
有關本詩創作主旨,堅持“十詩九刺”原則不動搖的《毛詩序》將其定義為臣子為君王“信讒遠賢之憂”的政治詩;而朱熹則謂之“離間男女感情之慮”的情感詩;基于其中的情緒基調,近現代學者多贊同朱熹的觀點,以為這是“相愛的人為害怕離間而失去愛情所唱的詩歌。”
時光久遠,真實的創作背景早已無從打撈。如單占生老師力薦的閱讀之法,詩歌若酒釀,人間百味香。每一首詩都是一壇酒,創作背景和原始素材是造酒原料如小米麥子稻谷高粱等,而創作手法則相當于美酒的釀造秘方。當千年后的你我開啟這壇充滿憂思焦慮的老酒,最應該做的,也許不是過于糾結原材料和當年的秘方,而是以自身自心自情自感,品味其甘其酸其醇其辣。《防有鵲巢》亦如是。
咱先來給這首詩劃劃重點。
一種戲劇沖突:“侜”,指謊言欺騙、挑撥離間。
三個主要人物:憂心忡忡的“予”,蒙蔽雙眼的“美”,居心不良的“誰”。
四個異常景象:本該在高大樹枝上筑巢的喜鵲卻選擇在堤壩上安家,本來生長在水里的苕草卻意外地出現在丘坡上,本來覆蓋屋頂的瓦片卻用于鋪路,本來生在背陰潮濕處的綬草卻茂盛地長在高山上……事出反常必有妖!
詩中人感受到的異常氣氛從何而來呢?毫無疑問,有變故已經或正在發生。
“予美”,即我喜歡、仰慕、愛戀或忠于的人。鑒于陳國人對談戀愛的熱衷,后世更傾向于將其理解為思慕的美人。古代文人借詠美人來表達政治抱負、理想追求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我宣布,“予美”到底是誰,你說了算!
變故在于,“予美”對詩中人的態度忽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可能上一直對我信任有加的君王忽然疏遠了我,或者一直蜜里調油的心上人忽然躲著自己,或者一直肝膽相照的朋友忽然冷落了自己……人間行走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覺得有人對你好,那不一定是真的,因為好是可以偽裝的;但若是覺得有人對你壞,那一定是真的,因為壞也是可以偽裝的,在偽裝之下還能讓你感覺到,說明這份“壞”已經是忍無可忍,不經意間就會溢出來。
正是“予美”態度的強烈反差,讓詩中人產生了焦慮、忐忑、胡思亂想:到底發生了什么?一定是有人說了我的壞話,或者許諾了更完美的未來,讓她覺得這個人比我更迷人更靠譜。
故此,詩人列舉一系列違反自然界規律的事實,直指不明身份的第三者之別有用心,巧妙揭示了——
謊言的殺傷力
如果這是忠臣在擔憂讒言惑君,則揭開了讒言的致命性。
四種反常現象,讓我第一時間聯想到“指鹿為馬”。
詩中人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是指出這個制造讒言的小人具有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本事,言語之間即可顛覆事實。即使他堅信違背常理之事不可能發生,進而推斷明君不會為讒言所迷惑,但這愿望顯然缺乏自信,更像是自欺欺人。
歷史上,讒言造成的悲劇比比皆是。聽信秦檜讒言的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精忠報國的岳飛置于死地;楚懷王聽信讒言放逐屈原,終致一代愛國詩人投身汨羅江;秦二世聽信趙高一面之詞腰斬李斯;漢光武帝聽信小人之言致馬援將軍身死;唐玄宗聽信口蜜腹劍李林甫的讒言,疏遠張九齡致其郁郁而終;明崇禎皇帝聽信宦官讒言殺害忠臣袁崇煥;蜀后主劉禪聽信太監黃皓之言,將江山恭手讓人……
有句話是“謊言重復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理。”有個成語叫做“眾口鑠金”。小人當道,忠臣身死,歷史的悲劇不斷重演,如何還能堅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關鍵是,利害關系人或權力掌握者是否相信真為真、假為假。信之則真,疑之則假。
如果這是一首愛情憂歌,則展示了甜言蜜語的蠱惑性。
戀人之間因為不能順暢表達感情導致無端猜疑、患得患失,面對疏遠自己的愛人,面對不明身份的強大情敵,心急如焚的主人公言辭肯切、語氣急促、用心良苦,用種種反常現象來暗示、提醒被甜言蜜語迷得神魂顛倒的心上人:不要聽他滿嘴跑火車,不要被花言巧語所蒙蔽。你睜開眼睛看看,我,就是我,只有我才是你的真命天子。
通俗地講,這個可憐的主人公無非是想喚醒“予美”:醒醒吧,親愛的,不要把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此處,當有扛頭子跳出來吵吵:“牛糞是鮮花的養料,鮮花在牛糞上才能長得更好開得更艷……”
沒錯,牛糞豬糞羊糞各種糞,都是植物的養料。可咱只見過在地里施肥的,誰見過把種子直接種在肥料里的?告訴你,肥料太多,花會給燒死,這是常識。
那些不著調的山盟海誓,猶如這牛糞,少量調劑相當于施肥,施肥過量就成了謀殺。
就像鮮花無法在牛糞上生存,人也無法活在甜言蜜語編織的虛幻愛情里。
不光愛情,友情親情各種情,普遍適用以上原理。
他一邊痛苦、擔憂,一邊自我安慰:不會的不會的,她不會移情別戀的,不會被壞人給騙走的……
可惜,戀愛中的人往往智商為零,戴了無數層美顏濾鏡來看對方,再離譜的承諾都能信以為真。
無論讒言、流言還是甜言,一個“侜”字足以定性,脫離了真相的語言,統統是謊言。剛才咱用職場中的上下級關系和最復雜的愛情困惑深刻剖析了謊言的力量,不經意間精確定位了——
語言的魔性與人心的難測
為什么當事人會沉醉于謊言?連有勇有謀身居高位者甚至貴若帝王也難逃其害。
很簡單,謊言,好聽。
謊言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可以投其所好、任意捏造。按照聽者的偏好,量身定做量體裁衣看人下菜,把真相精心化妝成美麗的謊言,絕對貼心貼肺貼耳朵。
真相只有一個,謊言卻可以有無數個版本,高矮胖瘦冷熱涼,總有一款適合你。也就是說,真相只有一張臉,你喜歡或不喜歡,它就是真相,就像素顏的美女,表達方式很唯一,不免單調乏味。而謊言就像掌握了72變的孫悟空,如同現在的美顏濾鏡,可以變身為多種模樣,搔首弄姿、天花亂墜、多姿多彩,充滿新鮮感和吸引力。
于是乎,謊言就具備了一種魔力,它能把小人偽裝成忠臣,能把渣男偽裝成暖男,能把毒婦偽裝成賢妻,把人哄得心花怒放、欲罷不能。
所謂忠言逆耳,作為普通人,誰不愛聽贊美、表揚?從耳朵體驗來說,所有的夸獎都實至名歸,所有的批評其心可誅。
于是乎,謊言便從一眾真相中脫穎而出,鶴立雞群,風情萬種,迅速搶占絕大多數市場份額,把真相擠兌得無立錐之地。
謊言如絕技,掌握了謊言,便等于掌握了真相以外的全世界,暢通無阻游刃有余風聲水起橫行霸道。
可見,掌握一門謊言,是多么重要。而能把謊言運用自如者,統(tǒng)稱為“小人”。
我們無法理解,為什么小人會得志?那是因為,利用小人之“小”,他們能辦成許多君子辦不成或不屑于去辦的事情。所以才有明君“利用小人、信用君子”之說。但小人也是人、利用也是用。在利用小人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傷害君子。即使“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也須知,世間坦蕩皆有代價,世間戚戚皆(jiē)有余辜。
誰說“言為心聲”?人心隔肚皮,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另一個人心中真正在想什么。作為心聲的新聞發言人,語言,是天然具有迷惑性的生存工具,而小人身負為語言化妝的天分,借文明之名,讓我們見識經過層層包裝的“心靈之語”。
語言很神奇很神秘也很詭異。它可以推心置腹可以妖言惑眾可以口蜜腹劍可以出口傷人可以扭轉乾坤,可讓君臣離間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友情如紙……也許,語言的發明,正是為了隔絕心靈——這是多么痛的人間清醒!
不必抱怨上天為何要創造邪惡來傷害善良,創造小人來詆毀君子,創造謊言來蒙蔽真相,因為,存在即合理,發生即應該。
那么,身為君子,如何提防小人、避免惡意中傷?仇恨和詛咒都沒有殺傷力,你得抱著虛心好學的態度,發現小人的優點,向他學習并超越他。做人做事,關鍵在做,但也不能忽視了“說”。有時,“說”甚至比做更重要。別人不一定能看到你做的全過程,卻能憑你的工作匯報來判斷你盡職盡責的程度。這,也是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具體的操作要點便是: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利用語言藝術魅力,提高語言表達主動性,用最動聽的聲音最及時的速度呈現真相。一句話:走小人的路,讓小人無路可走!真相先行,讓讒言不攻自破。
歲月滄桑參古今,千年詩情越風云。《防有鵲巢》以一首憂心忡忡的歌謠、一段疑云重重的往事,一紙簡潔荒唐的文字解密生命、啟迪世人。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無論時光如何變幻,我們仍然愿意相信,政治的終極是正義,愛情的真諦是專一,最奢侈的人間真情無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