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向陽 9月26日,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暨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尼山文物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本次論壇以“儒家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為主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儒家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價值挖掘、活化利用先后作主旨發言。 ![]() 發揮文廟的教化功能 “今天,走進孔廟的人們,無論是被孔廟的建筑所吸引,還是探尋孔子的思想魅力,但終究有個目的,就是紀念至圣先師?!笔锥紟煼洞髮W哲學系教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孔德立先生說。 孔德立認為,孔子不僅是上古三代文化的傳承者,儒學的開創者,還是孔氏家學的開創者。每年國家與社會各界民眾代表紀念孔子,舉行公祭大典,記住孔子有功于人類社會的治世與文教的偉業,是孔廟的首要功能。 孔子后裔在各地孔廟(家廟、宗祠)祭祀孔子,除了紀念孔子的思想與文化貢獻,還有一種特殊的家族情感?!吧鹘K追遠,民德歸厚”。孔子教人為仁之方法,不僅是教天下人,也是教家人、后人,不僅是儒家教育之本旨,也是孔氏家教之典范。而且,以孔子后裔的身份表達孔子之于家國共同體構筑的貢獻,彰顯家國情懷,此為孔廟的第二種功能。 古代學子游泮,文廟就學,既有對夫子的敬畏之心,又有學校教育的職能。“文廟是思想文化的象征,目的是彰顯國家繼承和弘揚優秀思想文化的意志?!敝袊讖R保護協會名譽會長孔祥林認為,文廟具有崇德、報本和教化三種功能,應該發揮孔子廟社會教化功用。 孔祥林認為,崇德即推崇儒家思想;報本即報答孔子及歷代儒家學者的貢獻;教化即對人民進行思想教育,以提高民族的道德水平。 文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化,除了對士子進行成圣成賢的教育外,還要對一般民眾進行倫理道德教化。都是希望通過孔子廟教育大家學習儒家思想,敦崇德義,敦本去末,砥礪倫常,加強道德修養。 現在遺存孔子廟幾乎都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有的文廟復原陳列,表演祭祀樂舞,舉辦傳統思想文化展覽,開展弘揚傳統思想文化的講座等活動,較好地發揮文廟的社會教化功能。 讓民眾體驗新禮樂文化 孔子研究院劉續兵認為,文廟之重要性、神圣性,更遠大于書院和祠堂。 從文廟建立那一刻開始,就不僅僅是孔氏的“家廟”,而是同時蘊含有“家”與“國”兩個向度的內涵,成為體現“學統”“道統”意義的文化現象。 他認為,文廟的意義,對內來說,凝聚了民族精神,構建了文化認同;對外來說,則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文化交流,成為中華文明的物化象征。 當前的文廟祭祀活動,往往聚焦于孔子一人。但是,文廟中,除孔子之外,還有四配、十二哲,還有156位先賢、先儒。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對中國文化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不能忽略,更不能遺忘。所以,一方面,我們在“祭孔大典”中,既要有對大成殿的正獻禮外,也不能缺失對東西兩廡的分獻禮。另一方面,建議推出類似“先賢先儒日”這樣的活動,比如董仲舒生日這一天,全國文廟共同推出董仲舒日,在韓愈生日這一天,推出韓愈日。使他們的生平、思想和貢獻,為更多的人們所了解;也給各地的文廟增加活動項目,豐富展陳內容。 “今天很多人到曲阜來參觀旅游,很多人會說這是一次'朝圣之旅’。作為精神家園,如何體現曲阜作為圣城,孔廟作為圣域的圣氣,讓人來朝圣?”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宋立林則著眼于新禮樂視野下的孔廟保護與利用。 他認為,新禮樂的亮點在新,但是不能離開禮樂本身的莊嚴、誠敬,但是可以加入一些技術、藝術元素,提升體驗度和觀賞性。再就是擴大禮樂的范圍。孔廟的禮樂,不僅限于祭孔大典,還應該恢復或設計一些日常禮樂活動,讓朝圣的民眾、旅游的游客也都能親身體驗禮樂文化,感受禮樂文化的教化意義。 建立孔府文獻大型數據庫 古老的孔府,歷經歲月積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史料系統。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吳佩林指出:“孔府檔案、孔府碑刻、孔氏族譜構成孔府三大文獻群,是孔府文獻的主體?!笨鬃蛹易迨分尽⒖鬃雍笠嵩娢募?、孔子后裔衣冠服飾、孔府文物、方志、晚清民國報刊以及二十四史一類的傳世文獻都存有與孔府有關的大量文獻。這些史料不僅對理解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更是闡釋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獻寶庫,彌足珍貴,當加以充分保護與利用。 他認為,孔府文獻的收集、整理與利用亟待加強,首先要全面清理,摸清數量與藏地。孔府檔案的卷數、件數究竟是多少,分散在孔子博物館之外的孔府檔案的數量、藏地如何,涉及孔府的碑刻時間、內容、藏地,全球各地孔氏族譜數量如何,孔府文物所屬時代、數量等等。 再就是分類出版“孔府文獻影印叢刊”“孔府文獻點校叢刊”。同時建議設立孔府文獻大型數據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系統、豐富、完整的數據庫,建立能夠資源共享的大數據、云平臺。還要推進“孔府研究文庫”。以重要研究機構為基礎,聚集專門人才,以扎實的孔府史料為基礎,解決社會急需的重大歷史命題。 以文廟、書院為代表的儒家建筑文化遺產,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和歷史見證。曲阜市文物保護中心的專家張龍介紹,與其他建筑遺產相比,文廟書院等儒家建筑文化遺產具有三個突出特點:時間空間的普及性、建筑類型的多樣性、價值功能的延續性 文廟書院等儒家建筑文化遺產不論是歷史還是將來,都將占據著重要而特殊的社會地位。張龍認為,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是利用和傳承,利用是最好的保護。他表示,要深入挖掘遺產的價值內涵,引入文化線路的保護理念,做到統籌規劃整體保護,多層次多角度探索活化方式,因地制宜開展合理利用,使其真正融入社會民生,實現文化遺產的造血重生,才能真正發揮儒家建筑文化遺產特有的文化教育功能,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