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黨政團以及以彭德懷為首的中國軍事代表團,雙雙來到了蘇聯,參加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會和訪問活動。 時任總參謀長的粟裕,是軍事代表團中的一員。 此次粟裕前來蘇聯,除了工作上的事以外,他還要來求解一個藏在自己心里12年的問題。 ![]() 粟裕在我軍的名聲是很大的,被譽為“戰神”,那么,到底是什么問題,一直在他心里珍藏了12年?能夠解答粟裕問題的人又是誰?他又給了粟裕什么樣的答案呢? 這件事,還要從1945年說起。 ![]() 1945年七大時,未來參加會議的粟裕以高票當選為七大候補中央委員,前來參加會議的華中局組織部部長回到華中局后,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 他說:“粟裕同志在天目山連續打了幾個大仗,毛主席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毛主席說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幾年后,毛主席的預言成真。 ![]() 說到天目山戰役,不得不提起的一個人是粟裕,因為他是軍事主官,鮮為人知的是,還有一個人,也不得不提起,不過相對于粟裕而言,他的名頭倒是小了許多。 他就是時任蘇浙軍區參謀長的韓振紀,而事實上,1957年,粟裕在訪問蘇聯時,找的那個能回答他問題的人,就是韓振紀。 韓振紀,到底是有什么特殊之處呢? ![]() 韓振紀是河北高邑縣人,1905年出生,韓家在當地,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是也有一定的家財,正是靠著家族的余蔭,韓振紀從小衣食無憂,幸好他本人也是一個極其努力上進的人,因而他讀過小學后,又讀了高小,直至考上了直隸甲種工業學校。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民生凋敝,雖然底層人民的一切苦難,韓振紀都感覺的不是很明顯,但是他知道,他救國救民,迫在眉睫。 正巧這時,一件事的發生,讓韓振紀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 1919年,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中國并未取得應有的國際地位,消息傳到國內,學生憤怒,工人憤怒,每一個有自尊心的中國人,都憤怒。 就這樣,一場影響深遠的學生運動,拉開了帷幕。 在歷史上,我們稱這場運動為“五四運動” 韓振紀此時正年輕,亦是身懷熱血,面對如此情景,自然是義憤填膺,參加了這次運動。 ![]() 經過這場“洗禮”,韓振紀確定了自己的前進方向,即參軍報國,隨后,他考入了保定陸軍講武堂。 之后的數年時間里,讓人有些遺憾的是,韓振紀一直是在舊軍隊中任職。 也許是河北離江西太遠,等韓振紀來到江西時,已經是1931年,這一年,他擔任的是國民黨26路軍總部參謀。 有一句話說得好,“革命,不分早晚” ![]() 1931年年底,韓振紀參加了由董振堂,趙博生等人領導的“寧都起義”,隨后便投入到了紅軍隊伍。 這支部隊,后來被改編為了“紅五軍團”,值得一提的是,建國后,河北只走出了兩位開國中將,巧合的是,這兩人都參加了寧都起義,他們一個是韓振紀,另一個,是孫毅。 來到紅軍隊伍,對于韓振紀來說,正如魚兒被放入了海中,他得到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滿足,而且還有心靈上的愉快。 之后由于他能力出眾,先后擔任了營長,副團長等職。 長征時,韓振紀來到了軍委干部團,成為了團長陳賡的助手,擔任了參謀長一職。 ![]() 自從參加紅軍隊伍后,韓振紀一直都是按照最嚴格的要求來對待自己,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出色的參謀能力,在戰火中得到鍛煉,得到提升。 韓振紀先后做過陳賡的參謀長,左權的參謀長,徐海東的參謀長,黃克誠的參謀長,以及粟裕的參謀長。 看看這些曾經韓振紀輔助過的人,他們基本都是大將,如果左權不犧牲的話,很有可能,會是大將及以上軍銜。 從韓振紀的這個經歷,我們不難看出,韓振紀的能力之強。 實際上,韓振紀的能力不止于參謀一事。 ![]() 韓振紀還是一位領導軍工生產的行家。 長征時期,毛主席就聽說過韓振紀系統地學過軍工技術,因而在1941年,毛主席決定人盡其用,隨后,韓振紀被任命為了新四軍軍工部部長。 在當時的抗戰時期,新四軍的軍工部可謂是一片空白,對于韓振紀來說,這次上級對他的任命,其實也是一種考驗。 事實證明,韓振紀沒有讓黨組織失望。 ![]() 韓振紀上任新四軍軍工部部長后,他與其他副部長通力合作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搞出了7個像樣的兵工廠。 這些兵工廠的成功建立,為新四軍,提供了大量的手榴彈、迫擊炮彈、地雷等。 韓振紀領導軍工時,除了讓兵工廠生產這些常規的武器裝備外,他還利用自己曾經學習到的知識,研究出了槍榴彈、平射曲射兩用炮、高爆炸藥等武器。 這些武器裝備,對于我軍的戰斗力加強了不止一點兩點。 ![]() 后來,由于戰況需要,韓振紀離開了軍工部長職務,來到了新四軍第二師,繼續回到老本行,擔任參謀長職務。 1945年,韓振紀奉命來到蘇浙地區,在這里,他的人生再次地發生了劇變,因為在這,他遇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粟裕。 粟裕的欣喜,失落和疑惑![]() 1944年,抗戰大局已定,黨中央決定派粟裕前往東南沿海地區,在抗擊日寇的同時,也要爭取控制沿海一帶的軍事要地。 粟裕接到命令后,即刻率部南渡長江,與王必成會師于浙江長興。 來到江南后,粟裕考慮的第一個問題,便是駐扎在哪? ![]() 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臨安區境內的天目山,似乎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粟裕隨即出動隊伍,向天目山靠攏。 新四軍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顧祝同部的警惕。 顧祝同命令部隊嚴密看管粟裕,與此同時,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顧祝同派62師以及“忠義救國軍”對新四軍進行圍剿。 ![]() 粟裕當即指揮部隊進行反擊,第一次天目山戰役后,我軍取得大勝,殲敵1700余人。 由于當時還是國共合作時期,粟裕還給顧祝同送了一封“意味深長”的信:卑職率師南下抗日,正缺武器彈藥,承蒙你慷慨解囊,無私奉送俘虜1700名,迫擊炮3門,重機槍12挺.......解我燃眉之急,真乃雪中送炭,我等萬分感謝.......。 顧祝同看到信后,肺都氣炸了,隨后,他決定第二次派兵“圍剿”新四軍粟裕部。 ![]() 這一次,擔任國民黨部隊前線指揮的陶廣加大了兵力,增加到了12個團,兵分四路。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粟裕再次展現出了自己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對于此戰,粟裕的想法很簡單:“管他幾路來,我只打一路。” 經過第二次戰役,我軍再次大敗敵軍,殲敵1700余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 我軍在這兩次天目山戰役的勝利,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 ![]() 浙江是蔣介石的老家,對于浙江,他一直很重視經營,此時粟裕率領部隊來到浙江,并且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對于蔣介石來說,猶如在他的心中插了一把刀。 蔣介石隨即下令:調集10個師的兵力,“圍剿”粟裕部。 第三次即將開始的天目山戰役規模,遠遠的超過了前兩次,粟裕的壓力,也達到了最大。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韓振紀來了。 ![]() 粟裕對韓振紀還是比較了解的,認為他是一個具有很強參謀能力的一個人,因而,在第三次的天目山戰役前,粟裕決定調韓振紀擔任蘇浙軍區的參謀長,協助自己指揮戰斗。 時任蘇浙軍區參謀長的,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劉先勝。 大敵當前,劉先勝很是看清局面,當即讓賢。 事實證明,韓振紀也沒有讓粟裕失望。 ![]() 在組織策劃第三次天目山戰役時,韓振紀發揮了自己超強的軍事參謀能力,這次戰斗,雖然敵我力量懸殊,但是在我軍的有意誘敵深入下,敵人最終還是取得了失敗。 第三次天目山戰役結束后,粟裕對韓振紀的欣賞,更高了許多。 經此一戰,粟裕的指揮能力,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因而便有了文章開頭毛主席對粟裕的評價。 不過,就在戰斗結束不久,粟裕的心情卻是忽然地失落起來。 ![]() 原來,韓振紀告訴他,自己要辭去蘇浙軍區參謀長這個職務。 粟裕很是驚訝,詢問原因,韓振紀并沒有說。 在粟裕的身邊,韓振紀只協助了他2個月的時間。 對于此事,粟裕一直很疑惑。 實際上,韓振紀也并非不愿意在粟裕的身邊工作。 ![]() 粟裕是我軍知名的戰將,從內心來講,他也很愿意在粟裕的身邊工作,但是考慮到原來的參謀長劉先勝也是一位很優秀的同志。 因而韓振紀知道,自己并不能表態說自己非常樂意在粟裕麾下工作,因為這樣的話,勢必會影響到劉先勝的前途。 由此,韓振紀在前往軍部匯報工作時,當粟裕請求軍部將韓振紀任命為自己的參謀長時,韓振紀沒有說話,因而上級認為韓振紀不愿意,由此便沒有同意粟裕的請求。 就這樣,韓振紀離開了粟裕的身邊。 ![]() 韓振紀的離開,讓粟裕的心里很失望,也很不解。 后來,隨著戰爭的發展,粟裕的部隊一直擴大,而粟裕本人在我軍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重要,顯而易見,韓振紀當年的不表態,對他的一生影響是很大的。 離開了粟裕后,韓振紀來到了東北戰場。 在東北戰場上,韓振紀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負責軍工生產工作。 從1945年10月起到1949年5月,東北軍工廠一共生產了將近500萬枚手榴彈、329萬發各種口徑炮彈以及各種配套槍械、火炮。 這些武器裝備,不僅大力支援了東北的解放戰爭,而且還向支援了關內部隊。 在這其中,韓振紀貢獻不小。 粟裕的疑惑終于被解開了![]() 建國后,韓振紀由于考慮到我國要發展的外交事業,需要有一群能力頗強的人前去任職,因而黨中央決定從部隊里挑。 韓振紀,成為了其中的一位,他來到蘇聯,擔任了我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 1956年,聶榮臻元帥來到蘇聯,在授銜儀式上,聶榮臻代表周恩來總理授予韓振紀中將軍銜,代表毛主席授予韓振紀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授銜儀式結束后,許多人高興不已,韓振紀卻是臉色沉重。 ![]() 韓振紀認為,授予他一級八一勛章授高了,因而向上級請求,說他不要一級八一勛章,給一個二級的就行。 上級最終同意了。 在蘇聯的大使館中,韓振紀級別高、資格老,但他從不擺架子,注意維護大使的威信,盡力搞好組織內部團結,他的舉動,贏得了許多同志的敬佩。 1957年,粟裕跟隨中國代表團來到蘇聯,當面見到了韓振紀,問了他一直困擾自己12年的問題。 ![]() 粟裕問韓振紀:“當初,你為什么要走呢?” 韓振紀講了原因:“不奪人之功。” 粟裕恍然大悟,他的眼里對韓振紀的欣賞,演化成為了佩服。 1958年,韓振紀奉調回國,之后,他歷任總后勤部軍械部首任部長等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