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將領中有者“戰神”美譽的是粟裕大將,直到現在人們依舊在贊賞他的軍事才華。粟裕一生當中指揮過大大小小無數戰役,戰績卓絕。其中天目山戰役并沒有那么出名,但他而言影響很大。 那是1944年下半年,粟裕接受黨中央的委派去擔任蘇浙軍區司令一職。粟裕了解了當前形勢后,就帶領新四軍向天目山行軍,準備將部隊駐扎在此處。 與此同時,顧祝同率領國民黨部隊在天目山附近活動,當他們得知粟裕即將率領新四軍到這邊來之后,便決定趁他們新來乍到不熟悉環境,擺開陣勢打算第一時間進行圍剿。 天目山在浙江省的西北部,與安微交界,是蘇浙一帶的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粟裕率領我軍一到達這里,便與顧祝同帶領的國民黨軍進行激烈交戰。雙方第一次交戰,我軍成功殲敵1700多人。 緊接著,粟裕沒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又開始指揮接著進攻,又經過了兩次戰役后,我軍殲滅顧祝同部隊上萬余人,并且繳獲了數量非常多的武器戰備。 天目山這三次戰役,粟裕指揮我軍毫不費力就大敗國民黨軍隊,勝利的消息很快就傳回黨中央。身在延安的毛主席知道后非常高興,他當下就說粟裕將來更能夠指揮幾十萬人的軍隊。 天目山戰役我軍贏得非常漂亮,發揮了我軍強大的戰斗力,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便是第三次戰役,它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戰役,戰術運用靈活,取得的戰果也是最大的,僅這一次戰役就殲滅敵人6700余人。 戰場殺敵,并不只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粟裕的軍事才會毋庸置疑,但他想要取得戰役勝利,也需要各級將士的幫忙。在第三次天目山戰役中,當時擔任蘇浙軍區參謀長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功勞同樣非常大。 韓振紀1905年出生在河北高邑,從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后就正式參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時期,韓振紀被擢升為營長,副團長。 后來組建軍委干部團,上級就委任陳賡當團長,韓振紀當團參謀長。紅軍長征期間,韓振紀積極協助陳賡,勝利完成護衛黨中央和軍委機關的重要任務。 進入了抗日戰爭時期后,韓振紀協助過很多位戰將完成戰斗任務。譬如我軍猛將楊勇,他在抗戰時任115師686團團長,而韓振紀就是該團的政委。之后在1938年,韓振紀升職為旅參謀長,與旅長徐海東配合默契。 1940年,韓振紀接受委派,先后在八路軍第二縱隊和第五縱隊擔任參謀長,先后協助兩位縱隊司令員左權和黃克誠。 1941年,新四軍在皖南事變發生以后遭到重創。韓振紀臨危受命,擔任新四軍第二師參謀長,協助師長張云逸開展工作。 從韓振紀歷任的職務看,他協助的搭檔過建國后都授予上將或大將軍銜。從這里也能看出,韓振紀工作能力很強,在軍事方面很有自己的見解。 按照如今是說法,韓振紀是個復合型人才。他不僅有軍事才華,能協助領導組織戰斗,還是位不可多得的技術人才,懂得軍工生產。 韓振紀在新四軍第二師當參謀長時,帶領大家進行軍工生產,成績斐然。1945年上級正式任命韓振紀為新四軍軍工部部長,負責為新四軍成產軍工設備。他因此此前往蘇浙地區開展工作。 粟裕當時正在那一帶活動,是蘇浙軍區司令員,久聞韓振紀大名,便邀請他在自己身邊當參謀長。上級還沒來得及對此事做批示,天目山第三次戰役就打響了。 韓振紀也積極投入戰斗中,給粟裕出來很多主意,很多關鍵性提議讓粟裕十分欣賞。戰役一結束,粟裕正式提出讓韓振紀留下來擔任參謀長。 在這之前與粟裕搭檔的參謀長是劉先勝。上級在向韓振紀征詢是否愿意當蘇浙軍區的參謀長時,他不愿搶劉先勝的功勞,就沒有表態。 軍隊領導尊重韓振紀的意愿,就把他調回到新四軍第二師,繼續在那當參謀長。所以算時間,韓振紀只在粟裕的身邊當了兩個月參謀長。 在這之后,粟裕在戰場上越戰越勇,聲名顯赫,有了“戰神”的美譽。粟裕一直不知道韓振紀為什么不愿意當自己的參謀長。十二年之后,他才有機會當面問明緣由。 那是1957年,為慶祝十月革命勝利四十周年,我國派出軍事代表團訪問蘇聯,粟裕就是成員之一。韓振紀在我國駐蘇聯大使館當武官。兩人在莫斯科見面,粟裕就問他為什么當年不愿做自己的參謀長? 韓振紀也很坦誠的回答他說自己不想搶了別人的功勞。粟裕一聽頓時一切都明白了。 時間又回到解放戰爭時期,那時韓振紀被派往東北負責當地軍工生產。原本就要將他任命為東北軍工部部長,也是設立這個職務的第一位部長。但韓振紀拒絕了,他只愿當副部長去協助資格更老的何長工。 建國后,韓振紀不少曾經的下屬都成當了軍長,其中還有兵團級將領。對于韓振紀的職務,他們都認為低了,于是不時會去上級部門替他打抱不平。 韓振紀知道后,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并且說自己如果是想要官,當初就不會脫下皮鞋穿草鞋,參加紅軍干革命了。韓振紀的這番言語,體現出他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操。 我軍授軍銜儀式是在1955年9月。而在同年5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授予韓振紀中將軍銜,并且派他出任為新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韓振紀成為歷史上我軍第一個授軍銜的將軍。 在蘇聯大使館工作期間,韓振紀級別高資格老,但他低調謙虛,一切以工作為先。為我國大使在蘇聯順利開展工作做出巨大貢獻。1958年,韓振紀國內后繼續擔任重要職務,為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總結韓振紀將軍一心為國為民,不貪功勞只求為國家和民族出自己的一份力,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去。如此高風亮節、低調謙虛的將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