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家鋪村位于豐潤縣城北30里的馬蹄山下,有600多戶人家,抗日戰爭時期,這里屬豐灤遷聯合縣第三總區,抗日軍政人員經常在這里活動。在抗日戰爭接近大反攻時,這里發生了一起氣壯山河的戰斗,史稱楊家鋪戰斗。 ![]() 1944年10月16日的晚上,冀東區黨委、行署和豐灤遷聯合縣等機關,在豐潤縣皈依寨召開會議,會議由區黨委組織部長周文彬主持,研究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問題,還聽取了豐灤遷聯合縣各區開展“減租減息”問題的匯報。 會議將近結束時,突然接到敵人在豐、灤、遷各縣大量增兵的情報,根據敵情,決定轉移到楊家鋪一帶,準備在這里結束會議。于是,區黨委、行署機關和縣委、各區參加會議人員,以及兩個警衛連,共500人,分別在楊家鋪周圍的幾個村子住了下來。周文彬率兩個排住在李莊子;十三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丁振軍率一區隊四連朱俊功等住在夏莊子;冀東區黨委宣傳部長呂光、特委社會部長鐘子云和冀東軍區十二團特二連連長劉景余率一個排住在楊家鋪。 ![]() 第二天拂曉,四野大霧迷漫,戰士們正在楊家鋪街心順著街道跑步,不時有雞啼聲傳來,打破了清晨的寂靜。突然,夏莊子、李莊子以及附近的老百姓都奔楊家鋪而來,緊接著村西頭響起了一陣槍聲,這是敵人趁濃霧接近了李莊子。戰士們急速脫去機槍衣,端起大槍,向街西沖過去。在連長劉景余指揮下,戰士們馬上成疏散隊形,撲向村外,占據了有利地勢,立即槍聲大作。敵人妄圖利用大霧的掩護悄悄地包圍村莊,卻不料遭到一陣迎頭痛擊,慌了手腳,胡亂開起槍來。子彈在李莊子、夏莊子的上空飛舞著,混亂的槍聲吞噬了一切。 ![]() 周文彬急速地披衣起來,只見他非常沉著,察聽著槍聲的遠近、疏密和方向,立即派出偵察員去探聽情況。一會兒,偵察員回來報告說:“西面與敵人接觸,東面、南面、北面平靜無事……。”這時丁振軍已率隊趕到,周文彬與丁振軍簡短地研究了一下,隨即堅決而果斷地對偵察員說:“命令二連,要他們扼守陣地,頂住敵人,一小時之內不許敵人前進一步,機關干部迅速轉移到楊家鋪,一區隊四連占據北山,給敵人一個側擊。”同時命令:“各單位馬上集合,到楊家鋪去!”幾個偵察員分頭跑了出去,周文彬同志下達命令后,走出門口,對已集合完畢的干部微微一笑:“同志們,不要驚慌,有我們兩個連隊在這里,敵人占不了便宜去!老鄉們聽干部指揮,立即疏散,機關干部準備轉移。”他鎮定的態度,強烈地感染著干部和鄉親,命令下達五分鐘后,一隊的干部和勤雜人員開始向楊家鋪急進。 ![]() 楊家鋪在李莊子北3里地,四面環山,二連三排就住在這里。這時,特二連連長劉景余已經在楊家鋪布置好警戒,迎了上來。見周文彬同志站在一塊大石頭旁邊,高大而魁悟的身軀,沉著而堅定的目光給每個人帶來了力量和信心,他望著西南方向,聽著槍聲,判斷著情況的變化。 ![]() 劉景余是楊家鋪人,熟悉地形,他建議隊伍向北部山地轉移。經過簡短的商量,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見,決定由楊家鋪村北馬蹄山下向皈依寨、潘家峪方向轉移。周文彬同志對大家說:“大家到北山上去,在山里隱蔽,不要慌,只是一面敵情,不要緊!”于是特二連在前,一區隊四連在后,保衛著干部們急進。剛出山口不遠,何家營方向也傳來了槍聲,偵察員報告:“前面發現了敵人!”周文彬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回返,搶占山頭。”這時,馬蹄山對面的東城山也發現了敵人,妄圖卡住山口截擊我部隊。丁振軍見此情況,帶領一個班迅速撲向馬蹄山與敵展開激戰;周文彬立即帶領隊伍穿過山口,搶占了制高點——氈帽山;四連也占領了馬蹄山西面的西城山。領導和同志們匯集在氈帽山南坡分析敵情,他們還不知道,這次敵人有計劃的包圍,是在接到了準確情報后,糾集了山海關、唐山和冀東幾個縣的日偽約四五千人,長途奔襲而來,妄圖一口呑掉我冀東黨政軍領導機關。正在這時,從西由左家塢、從北由東、西胡各莊來的敵人,像惡狼瘋狗一樣,從四面包圍了氈帽山。 ![]() 敵眾我寡,力量懸殊,久經戰爭考驗的周文彬見此情景,又立即命令:“把所有文件都燒掉,徹底輕裝,準備突圍。”于是機要人員和干部把機密文件、糧票、錢票等一捆一捆的投入火中,全部燒毀。這時,戰士們臥在山石后、壩坎上,沉著應戰,干部們精簡行裝,擦試武器,準備決死的戰斗,一雙雙焦慮的眼睛緊盯著山下的敵人,等待著首長的命令。 時隔不久,通訊員氣喘吁吁跑來,報告說:“丁振軍同志犧牲了。”同志們聽了都很悲痛,周文彬憤恨而沉痛地說:“同志們,不要過分難過,情況不允許我們沉痛和追悼,要千方百計保存自己,為了復仇,為了勝利向南沖鋒!”同時劉景余說:“請首長放心,我地勢熟,從小在這拾柴揀糞,您就跟著我走吧!”說完,劉景余帶領戰士高喊:“同志們,為犧牲的同志報仇,沖啊!”劉連長一聲令下,九挺機槍一齊開火,撒開一面熾熱的火網,戰士們一躍而起,如猛虎下山向敵群撲去。隊伍躍下山峰,撲進河溝,殺開一條血路,沖出重圍。當第一次沖到李莊子莊北時,劉景余見首長沒沖出來,就對戰士們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是什么?”戰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保衛機關,保護首長!”“對,不怕死的往回沖,救首長!”在劉連長的率領下,機槍又開始怒吼了,扭過頭來,端著大槍朝原路沖去,沖回北溝找到周文彬。劉景余說:“周主任,您怎么沒有跟出去呢?這回您緊跟著我們,背也把您背出去!”周文彬說:“不要管我,你的任務是保衛機關和全體干部!”劉深知周的意思,馬上答應一聲“是!”于是調轉槍頭又組織沖鋒。 ![]() 與此同時,河溝里,干部們堅持著眾寡懸殊的戰斗,他們用僅有的短槍,少的可憐的子彈,只有在接近對面時才能開槍。一區隊四連在連長朱俊功的率領下,猛打猛沖,只幾分鐘時間,敵人就死了一片。因此,敵人沒敢往村里沖,向南邊大路上卷回去了。當朱俊功帶一部戰士沖出重圍時,看到好多同志沒有沖出來,心里焦急不安,又冒著危險沖到溝里,背出五個傷號,他們是敵工部部長宋哲、縣武委會主任李振中、軍區特派員蘭山、豐灤遷縣長甄一鳴、四連的機槍班長神槍手白榮志。河溝東沿,二十幾個民兵構成一個阻擊陣地,有力地阻擊著幾百個敵人的進攻。我們的戰士、民兵是不屈服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又補上來,子彈打光了,就從周圍敵人死尸上去摘,這樣無數敵人死在他們手里。當第二次沖出去后,劉景余連長一看首長還是沒有出來,又第二次組織往回沖,戰士們早已上好了刺刀,有的只穿一件汗衫,有的干脆光著膀子,一串串大汗從戰士的臉上、身上流下來,與血混在一起,分不清是血水還是汗水。當再次找到周文彬時,他已頭部受重傷,躺在血泊中了。據生還者回憶,臨死前,他還從犧牲的戰士身上揀起一支三八大槍,向密集的敵人射擊,一連打倒了好幾個鬼子。 劉景余一看周文彬已犧牲,感到沒有完成好保護首長的任務,萬分難過,一陣心酸淚流滿面。但情況緊急,又立刻化悲痛為力量,向戰士們高喊:“同志們,為犧牲的同志報仇啊!”于是戰士們隨著一陣喊聲,又沖了下去。這時,劉連長已掛花了,子彈也打光了,他命令戰士們:“把所有沒有用的槍支全部砸碎!”同志們只得用刺刀、槍托、拳頭、牙齒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敵人用十幾挺機槍向他們掃射,一串子彈打進了劉景余的腹部,他倒下,后面的一個戰士要來扶他,他把手一揮,堅定地朝前一指,戰士們又掉轉槍口撲向追擊的敵人,不屈的戰士又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這次戰斗,幾出幾入往返沖鋒,譜寫了一曲人民戰士氣壯山河的凱歌,終因敵眾我寡而失利。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我黨的好干部周文彬,以及丁振軍、呂光、王少奇、卜庸、劉景余等430余名同志,為保衛祖國的神圣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 特委社會部長鐘子云,在突圍中,不幸右臂受了重傷,頭部中彈,子彈從鼻梁的左側穿出,倒在血泊里失去知覺,敵人搜查時,以為已死,鬼子走后,蘇醒過來,他掙扎著爬了一夜,碰到了行署公安局李冬冶,才找來擔架抬到李家溝山洞里治愈。 十二專署專員高敬之,也不幸受了重傷,但他在敵人面前不屈服、不投降,破口大哭敵人,敵人惱羞成怒,又給他補了兩槍,他暈過去了,敵人以為已死,就走開了,打掃戰場時,被老百姓抬走,死里逃生。 敵人走后,鄉親們含淚來到戰場,抬著門板、端著熱水,來搶救傷員和辨認烈士遺體。用清水輕輕擦去臉上的血跡,將傷員安全轉移,把犧牲的烈士裝殮起來,埋在了馬蹄山下,用以寄托他們的哀思。人們永遠不會忘記1944年10月17日這個悲痛難忘的日子,尤其不會忘記干部、戰士們舍生忘死與敵人戰斗的場面。這次突圍戰后,鄉親們兩三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思念親人,緬懷英烈。 ![]() 盡管這次戰斗我們暫時失利了,但給敵人的殺傷、打擊也是沉重的,讓日寇、漢奸看到,我們的子弟兵和革命干部是如何的堅強勇敢、視死如歸。 現在,楊家鋪已建烈士陵園,一片青松掩蓋著烈士的忠骨,他們在那里安息著,這里成為激勵子孫后代、緬懷憑吊先烈的場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