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應雄近照 作者簡介: 劉應雄,號九嶷山人,楓林齋主。美術科班出身,曾任報社美編、記者。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獲獎,并被中央美院美術館及國內外博物館、收藏家收藏。 2009年獲得“湖湘畫壇十大年度人物”第一名。代表作以湖湘山水為主題,開啟了“新瀟湘八景”藝術之門,人稱"新瀟湘八景"中國畫第一人。 現在展示的《萬里長城十三關》系列國畫作品,正是作者近年來創作的精品力作。 《萬里長城十三關》畫記 劉應雄文/圖 春節前,一位書法篆刻的好友建議我畫幅萬里長城。當時,我不以為然;因為我正在創作中國名山系列國畫。 回到家里細細一想,在100座中國名山中,八達嶺長城就是其中一座。于是,找來素材,鋪上宣紙創作了這幅《萬里長城-八達嶺》。 當我將作品圖片和視頻發布后,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有的說,很多人畫長城,幅幅長的都是一個樣,也有人說,長城是一塊一塊磚砌成的,應該表現它的建筑特點。還有的說,萬里長城大大小小的關隘有十三個之多,因地理位置與環境不同,應該也有不同的特征! 在網友們的提示下,我決定認真研究,精心創作《萬里長城十三關》系列國畫。 面對《萬里長城十三關》,我沒有完整的素材和概念;盡管曾去過山海關,八達嶺以及玉門關和嘉峪關,但還有大多數關隘沒去過。怎么辦?這時,我想到了"百度"和相關平臺。接著,在平臺上搜集萬里長城路線分布圖;從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一直到第十三關的玉門關;認真研究每個關隘所處的位置和他的歷史文化,結合圖片視頻了解各關隘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建設時期采用的材料,包括當地山川植被,氣候變化等。 在創作過程中,盡量避免景物的雷同,避開新修長城的美化和裝飾,還原古長城的博大精深,表現出長城滄桑厚重的歷史。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在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下,我終于完成了《萬里長城十三關》這組國畫創作。 現在,我就根據作品結合創作的思想,談談《萬里長城十三》各關隘的創作特點。 ![]() 《萬里長城八達嶺》中國畫180㎝X98㎝ 首先,我們來看看《八達嶺長城》。 位于北京關溝古道北口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它被稱作“玉關天塹”。因為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所以,大部分人都把它視為萬里長城標志性建筑,就連畫家描繪的場景也是如此,八達嶺長城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于世。 ![]() 《萬里長城山海關》中國畫180㎝X98㎝ 第一關《萬里長城山海關》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道。 為了依山襟海,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在此地建關設衛,于是,就有了山海關。 直入大海的老龍頭表現出了"天下第一關"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在創作的時候,我將老龍頭作為長城的起點,把城墻暫暫延升到角山長城上,以此來表現面對大海,構建的一道雄偉壯觀的雄偉屏障。 ![]() 《萬里長城黃崖關》180㎝X98㎝ 第二關《萬里長城黃崖關》 黃崖關長城在天津市薊州區的崇山峻嶺之中。關城東側山崖的巖石多為黃褐色,每當夕陽映照,金碧輝煌,素有“晚照黃崖”之稱。因此,在創作黃崖關長城時,必須考慮到長城依護的山體和植被的特點。 ![]() 《萬里長城居庸關》180㎝X98㎝ 第三關《萬里長城居庸關》 居庸關長城在北京昌平區內,得名始于秦代。他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 居庸關關城設在峽谷之間,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 因此,在畫居庸關的時候,有意將峽谷中的雄偉關城放大,以此來表現壯觀的場景。 ![]() 《萬里長城紫荊關》180㎝X98㎝ 第四關《萬里長城紫荊關》 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北紫荊嶺上的紫荊關,始建于戰國時期。明代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并用石灰碎石灌注。 現在看到的這幅作品,就是紫荊關原始古樸的關城舊址。 ![]() 《萬里長城倒馬關》180㎝X98㎝ 第五關《萬里長城倒馬關》 倒馬關,位于河北唐縣的倒馬關村。它依峭壁,傍深澗,一半在溝谷,一半在山上,關城在這里相得益彰,互為險阻。令人嘆為觀止。 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驚慌摔倒,故而得名。 因此,我在畫倒馬關時,刻意將城門舊址放在前景,表現出它滄桑的歷史,同時在城墻前后,用綠色的樹林來襯托,寓意出長城精神生生不息。 ![]() 《萬里長城平型關》180㎝X98㎝ 第六關《萬里長城平型關》 平型關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平型嶺上。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兩山之間有一條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勢很險要。 在畫平型關時,就是根據這些地形地貌特征構思,同時將聞名世界的"平型關大捷"中的伏擊點放在畫面中心位置,表現出平型關深遠的意義。 ![]() 《萬里長城偏頭關》180㎝X98㎝ 第七關《萬里長城偏頭關》 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戰場。明代時設置“偏頭關”外。 為了表現偏頭關的特點,我選擇了偏關的老牛灣為背景,描繪出黃河與長城握手的場景。 ![]() 《萬里長城雁門關》180㎝X98㎝ 第八關《萬里長城雁門關》 雁門關,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城墻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便昰城門。 這幅作品,表現的正是雁門關長城構建的特點。 ![]() 《萬里長城娘子關》180㎝X98㎝ 第九關《萬里長城娘子關》 娘子關位于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娘子關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形成了天然屏障。 因此,在畫娘子關長城時,我以山坡上的城樓結合山明水秀的環境,表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 ![]() 《萬里長城殺虎口關》180㎝X98㎝ 第十關《萬里長城殺虎口關》 殺虎口關位于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是外長城重要的天然關口,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明代時稱“殺胡口”。為了緩和民族矛盾,后改為"殺虎口關"。 畫面表現的正是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個半圓形圍墻將殺虎口圍在里面的場景。 ![]() 《萬里長城嘉峪關》180㎝X98㎝ 第十一關《萬里長城嘉峪關》 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唯一一座建在雪山下的長城的城堡。是大沙漠里面的一座重要的關隘。 他以巍峨壯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天下雄關” 。因此,在畫嘉峪關時,我把關城作為主要的描繪對象,把雪山作為背來襯托關城特殊環境。 ![]() 《萬里長城陽關》180㎝X98㎝ 第十二關《萬里長城陽關》 位于甘肅敦煌的陽關,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因居玉門關之南,古以山南水北為陽,故稱“陽關”。 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現在基本上被流沙淹埋了。 這幅作品,選擇以陽關故址為背景,表現出一種凄涼悲惋,寂寞荒涼的場景,同時,也表現出了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的詩意。 ![]() 《萬里長城玉門關》180㎝X98㎝ 第十三關《萬里長城玉門關》 玉門關,始置于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 這幅作品選材的背景,正是甘肅敦煌所在的小方盤城和大方盤城遺址的玉門關場景,看到此場景,不得不讓人想起“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來。 通過認真研究和創作描繪《萬里長城十三關》后,才真正感覺到,萬里長城中各關隘,因他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不同,建筑的布置和使用的材料也各有特色,所以,繪畫創作出來的效果也不同。 當然,這些作品是初創,可能有部分作品還不夠完善,但對于我今后創作《萬里長城十三關》長卷圖來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2022年5月18日 劉應雄于長沙楓林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