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七夕”二字便莫名的覺得浪漫不已。 兒時便對七夕有所記憶,那晚月亮總是羞答答的半藏著臉,夜空中總許多撲閃撲閃的星星。 模糊記得老人講過,七夕那晚是要對月穿針線的,至于緣由倒是忘了個干凈。 ![]() 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
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七夕節發源于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民間代代相傳。 七夕這日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和祈禱姻緣等活動,如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傳承。 從古至今,人們便對美好愛情寄予期望。 古時的小農經濟,農耕社會,衍生出了以牛郎和織女為代表的愛情故事,亦如《天仙配》歌詞: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 比翼雙飛在人間” 這些都是那時候平民百姓的愛情寫照。 雖難知曉那時候的愛情有多甜,但確實是我們如今羨慕的執子之手,愿與子偕老。 細細琢磨,織女乃天上仙女。 仙女自帶仙氣,身材樣貌自是不差的,也不愁吃喝,不憂生計,織得一手好布,在天上過得也是不錯的。 牛郎不過凡間一普通男人。 即使擁有一套豪華茅屋,或者竹房,再有一頭老牛,數畝田地,哪怕沒有賦稅要交,生活也只能勉強溫飽,談不上能有多富足。 既沒有滿腹詩書才華,也不曾提及他一表人才。 兩人自是門不當,戶不對,身份地位 貧富差距,社會認可,似乎每一條都可以阻止愛情的圓滿,但從來不曾阻止愛情的萌芽。 想來,也并非如今的感情多么不堪了。 橫亙在男女情感里的東西從來不曾少過。 人們何時祈禱,需要祈福? 自然是很難擁有時才會滿心期許,不然你見過誰穿著粗布衣衫去祈福能擁有穿不完的粗布衣衫,誰擁有著完美愛情還去祈福想要愛情。 牛郎織女的結合,跨越了從古至今橫亙在男女之間的無法避免的因素。 這些難以跨越的因素,他們直接無視了,所以人們投去羨慕的目光,將這樣的愛情模范供奉祭奠。 當我們自己作為愛情里的主角時,我們是很難做到像牛郎織女那般堅定不移的。 一年得以見一面,相見約期為每年的七月初七。 這一面,在鵲橋,只是一面便要再次分散。 這就不得不提及異地戀了,一年見一次,無論對于男方女方都是很殘忍的。 張小嫻說過一句話,“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 我們獨自一人時,以為擁有了愛情,就不會有一人的孤獨感,其實當你擁有了愛情,你的身體便住著兩個人的孤獨,兩人在一起之時隱藏了孤獨,分開后便加倍的體會到那種孤獨無力。 這對于異地戀,是很能體會到的。 都說如果有人愿意陪你異地戀,那一定要加倍珍惜。 感情,從一開始便注定要歷盡千險。 當你真的遇見了那個人,希望你有勇氣去守護愛情,守護那個人。 如果一個女孩不要求你有車有房,愿意陪你一起攢錢,買的西瓜給你留一半,知道你不吃香菜便從沒在菜里加過香菜,希望你不要不知好歹,有些人,有些好,這輩子可能只有一次。 如果一個男孩不嫌棄你邋里邋遢,沒有因為你的家庭或者其他方面的劣勢看低你,不拿你的自卑開玩笑,替你打抱不平,把你捧在手心,希望你也不要不知好歹,要珍惜這樣的人。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你應該知道值不值得。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每個人感知幸福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你大可不必拿著所謂的社會衡量標準去評價你的愛情。 他屬于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他忠于你,愛于你,懂于你,便是這個社會都換不來的。 當然,還有許多人還在尋找那個人,希望你不要著急,那個人一定正在風塵仆仆的向你奔來。 像你一樣對他滿心期許。 希望你足夠努力,足夠優秀,讓那個拼命向你趕來的人不必因為愛情而受盡生活的苦。 希望你們的未來足夠甜蜜,足夠幸福。 今天七夕吖,祝你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祝單身的寶寶們,也能擁有幸福。 七夕快樂!我們一起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