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靈寶派醮儀著作。三卷。宋末鄭所南(思肖)編撰。成書于宋末元初。 鄭所南,字憶翁。宋亡,改思肖 (即思趙)。初以太學舍應博學弘詞科。宋亡,隱居吳下,自稱三外野人,坐必向南,以示不忘宋故。史稱歲以伏臘,輒望南野哭,再拜乃返。聞北語,必掩耳及走,人知其孤僻,亦不以為怪。工于書畫,為蘭不畫土,云土悉為人所奪。終身不娶,浪游無定跡。有詩集 《心史》,舊無傳本,明崇禎時于吳中承天寺井中出,有鐵函封緘,世稱 《鐵函心史》,亦稱《井中心史》。本書據元西蜀道士侯以正《太極祭煉內法·序》:所南采摭道門諸家祭煉之法,刪煩削偽,諄諄訓釋,聚而成編。又自序稱“昔著釋氏《施食》、道家《祭煉》二書”。 該書卷上為 《太極祭煉內法》、中、下卷題 《太極祭煉內法議略》。卷首有明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元道士徐善政、侯以正、鄭所南本人及元人張遜等序。其序各俱精微;但共認該書為靈寶祭煉之精要。張宇初序述靈寶傳程及該書要義。謂靈寶齋法始于太極真人徐來勒、葛玄、鄭思遠三師,流傳于世,迄漢唐宋元以來,蹊殊逕異,紛斜交錯,不啻千百,然煉度魂爽,尤為靈寶之要,而煉度之簡捷,猶以祭煉事略。又謂葛仙翁傳有丹陽、洞陽、通明、玉陽、陽晶諸派,而最要者丹陽也。丹陽乃靈寶一名,丹陽之要莫詳于所南先生 《內法議略》。贊其“發葛玄未發之蘊”。云其內煉法首主于誠。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也。能存乎誠則陰陽之機,鬼神之用得矣。其水火之祕,符箓之奧,內煉升度之神,合乎三五體用之妙,能造乎五行陰陽,復歸太極。若能盡性致命,則拘魂制魄之道盡矣。謂其言多身心操存之實,足為后世齋法之軌跡。又張遜序釋祭煉之本旨,謂祭者,設飲食以破其饑渴;煉者,以精神而開其幽暗也。致使淪滯之徒釋然如冰消凍解,以復其本真。侯以正序該書旨意: 要在學者日用常行,方寸澄靜,表里明潔。生生而不息,通幽顯晦,應物無私。一切天人,七先靈識,四生六趣,乃至昆蟲草木,與我混融一性,俱入平等。冤親普皆濟度,逍遙無礙。
正文卷上 《太極祭煉內法》,主要介紹祭度內煉的方法、書符、行牒、召魂、行咒等儀軌及水煉、火煉的作用。言祭度鬼神不可虛加文飾,須常行內煉法,內養精神,外守戒行,則一遇行持,自然感應。是將整個醮度壇場化于度者自身之內,將齋醮程式與內煉及五行相生之氣相結合的內煉祭度方法。卷中《義略》主要強調行持齋醮祭煉者,必須打坐內煉。若不持內煉,從事外飾者荒謬。批評世人行持,多是存想,作用于外事,惑于形象,泥于高遠,謂太一天尊必在九霄之上,東極宮中,殊不知太一天尊即是自己元神。又謂泥丸之上即天宮,雙腎之下為地獄,朱陵火府即心宮,五行相生之真??即是五臟相生之真??。心中運火,腎中運水,即鬼魂自度。尤其強調至誠在祭度中的作用。云祭神如神在,心專則境現,心散則境亡。謂天地間一至誠之道而已。事無大小,悉以至誠為主,一念不誠則偽,一事不誠則改,況于鬼神乎?何以感鬼神?一念至專。又曰:其于潛通變化之妙者,皆不出吾心。卷下是對變食之法,太一天尊之義、太極煉度、南極南昌南斗北斗之義、東岳受生之說、焚寶箓、嬰兒乘蓮花之義、解冤釋潔之旨、煉度法、掐訣等醮儀的論證說明。其中大量引用了儒道諸家經典,加以佐證。引用經典如 《禮記·禮運》、《家語》、《莊子》、《老子》、《黃庭經》、《度人經》、《淮南子》、《救苦經》、《列子》、《中庸》等等。另外還強調祭煉中的注意事項和行持方法,說明煉度中的最高理論與目的。云煉度者,必于身內作用存想,事以造化,反于無為自然之前,物我一致,天人一理,以無為而無作為,以自然而作用,若泥于祭煉而祭煉,則難得真祭煉。又將上述祭煉命為人為祭煉和天然祭煉兩種。曰人為祭煉者,大役于眾則游乎紛華之場;天然祭煉者,泯于一則歸于造化之根。若達于天然祭度者,則不度自度。 該書是最突出的將齋醮儀范同內煉相結合的道教醮典,是道教醮儀理論的一大突破。將道教醮壇理論推上了一個理性的高度。 本書元初嘗已流行,后燎于火。今《正統道藏·洞玄部·方法類》收錄該書,其為元至正年間(1341—1370年)玄明道院王道圭募化重刊本。 微信搜索公眾號【杯茶讀書(bcbeicha)】關注后,在對話框發送人名,獲取相應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復詩句,獲取相關詩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復回目,獲取相應回目的簡介及分析,如:紅樓夢1。其他更多的回復關鍵詞等你探索,如水滸傳、西游記、簡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