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底開始,我的工作非常忙。國慶假期5號開始帶娃加班,假期結束,因為YQ托班暫緩開學,我休假半天,帶娃上班半天。周一爺爺過來后,接手寶寶。我和隊友全身心投入工作。 這周每晚加班,早8點~晚8點,“沖刺”階段,迎接周末的專家評審。這是公司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工作以來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歷和寶貴機會。 換作從前,我會覺得生活昏天暗地,工作忙碌不已,無暇顧及其他,甚至還睡不好。 現在呢,我完全沒有上述的情況。 在連續加班的工作強度之下,我保持6點早起、公眾號日更、每天看書、每日復盤、朋友圈分享、社群交流、10點早睡……而且,我的情緒很穩定,沒有暴躁,沒有咋咋呼呼。 真的很開心,這幾年堅持學習,讓我明顯有了成長,切實體現在生活中。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小技巧,它們幫我實現在忙碌的工作狀態下,保持做個人熱愛之事的能量。 對于媽媽而言,孩子是最需要操心的。很感恩,在我們需要幫助時,爺爺義不容辭地從老家趕來,領下帶娃的任務。從前我也經常不放心把寶寶交給長輩帶,但現在我寬心了:孩子大了比較好帶,親人對孩子不會差,我需要自己的空間。簡單交待了寶寶的日常作息后,我便把孩子全權交給爺爺。可能有些細節做得不好,我也不去過問了。少點內耗,少點矛盾,多點開心。最近我把家務活縮減至1個:洗衣服晾衣服,固定在早起時完成。起床后先把衣服扔進洗衣機,15分鐘快洗,洗漱前晾衣服。我從不擔心衣服隔夜會不干凈不衛生,其實沒那么大問題。寬心,少內耗。晨起在陽臺晾曬衣服,很舒服。風涼涼的,小鳥鳴叫悅耳。一日三餐,只留早餐,同樣是早起,洗漱前將包子番薯雞蛋入鍋,洗漱后關火,出門前裝袋。再忙碌,也不應壓縮睡覺時間。隊友有時還想繼續加班到9點、10點,我勸住他:睡得夠,之后才有精神。大腦一直不休息,信息過載,要么宕機要么崩潰。一定要給身體充足的休息時間。早起,能讓晨間任務變得從容:洗衣、早餐、洗漱,我還會敷面膜。如果起得早,如6點,我會看書、寫文。如果6點半才起,我就以完成家務為主。我也是最近才想通,早起很美好,但并非一定用來學習才有意義。悠哉怡然地做家務、敷面膜、做早餐,也是早起的意義。我的建議:留給自己。不要工作,也別把自己交給網絡,把午休打造成自己的純凈時間。我真的很愛午休時間。辦公室安靜,沒有工作信息,仿佛全世界都在午休。我靜靜看半小時書,或者輕輕敲打文字,又或者趴著睡一會。任務和任務切換時,盡量縮減間隙時間。或者說,間隙時間,不碰手機。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尤其是在家里時。如果我在洗碗后,想停下來看一會手機,可能不由自主半小時就過去了,或者就會忽略寶寶的互動。最近,每一次控制拿起手機的念頭時,我都在心里夸獎自己:連續做,很棒。越是忙碌,越要舍得減少零碎的雜事——我不要通過已完成任務的數量,來增強成就感。相反,耐心完成一件難而重要的目標任務,帶來的喜悅更富足。不必事事盡善盡美,不帶著完美主義心態做事,可以減少大部分內耗。昨天發布一篇約稿文章。我曾有過糾結:不是我親筆,能算日更嗎?短暫思考后,我決定不想了。管他呢,只要保持公眾號日更就好。能夠這么忙,還保持更新,這就很了不起了。我也不愿,為了日更而急急忙忙寫出文章。 今天的分享是利用午休半小時寫完的。經驗類的文章,寫起來很快。昨晚有靈感時,立即就記錄了前面6個要點,后面2個是剛才加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