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上的絕大部分工作,都離不開團隊。 有團隊,就會有爭執,有沖突。來自不同背景,各有特色的人,組成了一個個團隊。一樣米尚且養出百樣人,更何況本來吃的,就是不一樣的米。從各自的角度去看問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即使同一個團隊里,大家的出發點都差不多,每個個體的利益訴求,也會存在差異。 這些天然存在的差異,使得任何團隊中,都不太可能只有一種聲音。面對不同的聲音,如何協調取舍,常常會遇到挑戰。 挑戰之一,就是不會先關門。在某件事情上,團隊成員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為了說服其他人,不是從內部溝通著手,而是先去找外部支持:既然你跟我想的不一樣,那好,我也人狠話不多,不跟你談,也不跟咱老大談;好在,咱也是有資源的人,所以第一時間的動作,是去找團隊外面的大佬。從外邊找到支持自己的權威,然后再殺回來。在團隊里來勢洶洶,自己有外部某某權威人士的背書,所以我的看法都是對的;既然大佬都支持我,那么你們必須要支持我。 盡管這樣做的本意,是說服他人,但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覺得團隊里面都沒有用,只有通過其他人的支持才有用。只有這樣,才能加持自己的重量級,更有說服力。但實際上,其他人再怎么權威有說服力,都不能代表你在這個團隊的說服力。反而會因為貿然出現的介入,引起團隊其他人的反感,加劇團隊內部的矛盾,更加不買賬。 所以在團隊當中,發現不同想法的時候,比較妥當的做法,是優先內部溝通。關起門來,開誠布公地把所有的想法,觀點的起因,支持的理由,等等,進行足夠透徹的溝通,先尋求內部的解決。芥菜樹下看,假如什么都不肯說,那就默認,支持團隊最后作出的選擇。 因為,無論如何,這都是同一個團隊。哪怕各人的站位和角度不一樣,都是站在同一個團隊里,有著一致的整體目標。在這個一致目標的基礎上,溝通是可行的。哪怕溝通方式上,并不是那么平和。我們當然希望,無論想法差別有多大,大家都能好好地說話,心平氣和地表達。但是也要接受,我們都有感性的一面,都有可能情緒上頭。出現矛盾沖突的時候,不一定都能保持理性。即使做不到冷靜客觀,只要肯溝通,就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內部溝通的結果,無非兩種。一個是達成一致。大家把話說開了,在溝通討論當中,也達成了一致,皆大歡喜。另一種就是談不攏。雙方或多方各執己見,既沒法改變自己點想法,也沒法改變對方的想法。怎么談,都談不攏。這時候,可以轉向外部。 但是,打開門的前提,是團隊的共識。也就是說,只有團隊內部達成了共識,一致認可開門的決定,也都能接受開門之后的結果,才有打開門。否則,情愿暫時停下來。 總之,團隊有矛盾,優先內部溝通。實在不行,才能訴諸于外。 原創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載需本人授權。敬請關注:<芥菜樹下>,閑扯工作,南北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