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時期。 吳國的公子季札在欣賞完《大濩》樂舞后,禁不住感嘆道, 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 圣人是如此恢弘博大,仍會為不足的地方感到慚愧,做圣人真是不易啊!《詩經·商頌》中有詩《那》記載了大濩樂舞: 猗與那與,置我鼗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鼗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敲起鼓來響咚咚,令我祖宗多歡愉。 商湯之孫正祭祀,賜我成功祈先祖。打起立鼓蓬蓬響,吹奏管樂聲嗚嗚。 曲調和諧音清平,磬聲節樂有起伏。商湯之孫真顯赫,音樂和美又莊肅。 鐘鼓洪亮一齊鳴,場面盛大看萬舞。我有助祭好賓客,無不歡欣在一處。 在那遙遠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早晚溫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見誠篤。 敬請先祖納祭品,商湯子孫天佑助。 這著名的《大濩》相傳是伊尹為了頌揚湯的盛德所改編的。 在演奏的時候,武士們持矛以舞,象征成湯東征而西怨,南征而北怨,不辭勞苦,救護萬民,因此稱為“護”。《大濩》雖是武舞,但音樂寬厚溫和,充滿勸善慈愛的力量。此外還有嘉客,即三代之君唐堯、虞舜和夏禹的后代子孫及諸侯們前來助祭,可見這是一種十分隆重莊嚴的樂舞。 而這樂舞的起源,卻都是因為這樣的一件事…… 湯即位之初,王畿之內連續五年大旱。 此時的亳都附近,驕陽如火,烈日炎炎,井水枯竭,田地干旱,不僅人飲水困難,許多動物牲畜也都一天天因饑渴而死,國家正在經歷一場旱魃的浩劫。看到百姓和牲畜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商湯心急如焚,于是便命史官在郊外燃燒積薪,奉獻犧牲,以祭祀上天。然而依然滴雨未至。這時商湯便以天子之尊親自祈禱,他跪在地上,誠心誠意地引咎自責,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女謁盛歟?包苴行歟?讒夫昌歟? 是因為我的政令有所不當還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職,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宮室修得太高,過于豪華,或是因為我聽信嬪妃弄權亂政;或者是我法令不嚴,致使貪污受賄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淑,使得讒媚小人得勢! 商湯誠心反省自己的過失,懇求上天賜福降雨,但毫無效果。 這時大旱依然在全國范圍內蔓延,一直到第七年時,湯又在桑林設壇,祭天求雨。而史官占卜后斬釘截鐵道,之所以天不降雨,是因為誠心不足,除非用活人作犧牲,上天才肯降雨。天子商湯聞言,十分正氣地說道,朕祈雨本就是為民,豈可又殘害眾民?如果一定要活人做犧牲,就由我來充當吧!說著,便不顧臣民的阻攔,成湯沐浴齋戒,修剪頭發、指甲,乘著白馬,拉著沒有華麗裝飾的車子,身上纏繞著白茅,作為向神祈雨的犧牲品,在桑林曠野中向神禱告,我一人有罪,請您不要懲罰萬民;若萬民有罪,罪過在我一人。請勿因我一人之過,而傷害百姓的性命!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及萬方;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 2 ![]() 祈禱完畢,商湯便神色自若,自己登上壇臺,跪坐在柴堆之上。文武群臣和百姓們跪在柴堆周圍,望著賢王的身影,一個個淚如泉涌,悲不自勝。終于,點火的時候到了,巫師們用火把點著了柴堆,頃刻間濃煙滾滾,熱浪灼人,一下子就把湯王圍在焰火之中。正在此時,只聽得喀喇喇一道雷聲,眾人再看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大家還沒反應過來,只見天空瞬間變了,空中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盆而至! 人們沸騰了,大家歡呼著、雀躍著,把湯王從柴堆上扶了下來…… 此刻的商湯王,當他坐在柴堆之上時,才真正明白了“武”的真義,那就是止心中之戈,無怨恨仇諍,全心全意地將自己投入這份化育天下的事業中。 正因如此,他才會義無反顧地剪發、磨手,以自己為犧牲,身著白衣,走向了獻祭臺,并以慈悲犧牲的精神,發出了“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及萬方”的時代最強音,這是歷史的偶然,也是他的必然。 上天以這種方式讓他的生命畫了一個圓。 商湯仰頭望著瓢潑的大雨,感受著耳邊呼呼的風聲,經歷過這一切的酸甜苦辣,這一切的興衰成敗,過去的美景,已成黃花;曾經的理想,正在逐步變成今天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想到這里,他欣慰地笑了。 經歷了這么多,他終于徹悟了生命的價值,人生的真義。 已徹悟“武”之精髓的商湯,終于明白了立身之本,明白了自己終極的歸宿! 他喜極而泣,面向蒼天,伸出雙臂,打開了感恩和包容的胸懷;懂得悅納一切的他,恭敬地久久地佇立在這天地中,淚水與雨水交流,感動與解脫同在…… 宋 釋文珦 《天道雖遠行》 天道雖遠,人心匪殊。內直不欺,與天為徒。 對越無愧,陟降恒俱。祝史陳言,曾非矯誣。 桑林之禱,金縢之書。至誠感通,如鼓應桴。 神人以和,大信以孚。不勉不思,自止于符。 天有常道,人無異涂。志斯一矣,天其遠諸。 大道既漓,人心日渝。背天從欲,覆族亡軀。 作善降祥,為惡速辜。圣言孔彰,是訓是謨。 一念之差,各里而迂。惟當自修,以反厥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