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周年(J) ![]()
背景資料 在延安舉行的文藝座談會是延安整風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決中國無產階級文藝發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諸如黨的文藝工作和黨的整個工作的關系問題、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普及與提高的問題、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問題、歌頌和暴露和問題等,講話對上述問題一一作了剖析,提出并解決了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理論問題和政策問題,明確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強調文藝工作者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熟悉工農兵,轉變立足點,為革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講話總結了五四以后中國革命文藝運動的歷史經驗,發展了馬列主義的文藝理論。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表,標志著新文學與工農兵群眾相結合的文藝新時期的開始。許多作家在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指引下,塑造工農兵形象和反映偉大的革命斗爭方面獲得了新成就,在文學的民族化、群眾 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現了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賀敬之、丁毅《白毛女》,阮章況的《漳河水》,孫犁的《荷花淀》等作品。在國統區,黨領導下的進步文藝思想團結廣大作家,發揮了重大戰斗作用。艾青、田間及七月詩派的詩歌創作,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蕪、路翎的小說以及曹禺、夏衍、陳白塵、宋之的、吳祖光的戲劇創作,在反映現實的嘗試、廣度與多樣化方面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以21世紀的眼光來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其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有其正確性、權威性以及統一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發展,對一些文藝理論基本命題的建立曾有過和繼續起著重大的作用;有些屬于政治策略性的提法不宜在其他歷史條件下任意引用;仍是新時期文藝工作的一種方向。 |
|
來自: 淳于景灝 > 《2012年全年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