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冬季的臨近,溫度逐步降低,有一些慢性疾病就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出現病情日益加重的情況,這其中就包括風濕病。 風濕病,中醫又稱為痹[bì]癥,痹癥是指在人體關節處出現僵硬、腫大、變形、以及屈伸不利的一種疾病,痹癥具有反復發作,遇寒加重的特點。 那么,從中醫的角度看,痹癥的病因是什么呢? 中醫認為,痹癥的病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痹癥患者,多是氣血虛弱、正氣不足的體質。 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肌表和經絡被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中醫認為當這兩種病因疊加在一起時,就容易造成人體出現痹癥。 另外,由于患者的體質差異以及感受外邪的不同,患者又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 中醫依據痹癥患者的不同癥狀表現,對于痹癥的證型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根據患者感受的邪氣不同,把痹癥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等四種癥狀。 1.行痹:因感受風邪所致,具有游走性疼痛,痛無定處的癥狀特點。 2.痛痹:因感受寒邪所致,疼痛劇烈,痛有定處,遇寒加重,得熱痛減,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的癥狀特點。 3.著[zhuó]痹:因感受濕邪所致,肢體關節酸痛、重著[zhuó]、不移,或有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天加重的癥狀特點。 4.熱痹:因感受火邪所致,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關節活動不利,可累及多個關節,伴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等癥狀特點。 ![]() 中醫對痹癥的第二種分類方法是,依據患者體質分類,這其中就包括痰瘀阻絡證,和肝腎虧損證兩種類型的痹癥。 痰瘀阻絡證主要表現為,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形,痰瘀阻絡證的最明顯癥狀是患者的舌面有瘀點或者淤斑。中醫認為,這是體內有瘀血的表現。 除此之外,就是肝腎兩虛證。今天,我們著重講解因肝腎兩虛導致的痹痛,這種痹痛比較常見。 那么肝腎兩虛的痹痛有什么特點呢? 肝腎兩虛的痹癥,患者往往會出現腰膝冷痛,遇冷加重,患者肢體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者半身麻木,肩背部怕風,冷痛日久不愈的特點。 那么,治療肝腎兩虛痹癥中醫有什么好方法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方劑:獨活寄生丸。獨活寄生丸出自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原名:獨活寄生湯,共15味藥。后世醫家依據獨活寄生湯的藥味,制成了獨活寄生丸。 ![]() 方劑組成: 獨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肉桂、 防風、 川芎、 黨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生地 獨活寄生丸,有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益氣血的作用。主治: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可用于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 獨活寄生丸不僅可以用于痹證,對于中老年人易發的腰腿痛,半邊身體痛,肩背痛都有很好的療效。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獨活寄生丸治療的癥狀,以風寒濕邪為主,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后背或者下肢的怕冷,怕風,如果患者的疼痛表現為紅、腫、熱、痛,則需要慎用,因為這是熱邪的表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