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那年,擔任過校文學社的外聯部長,因此每一次活動之前,都要跑遍很多地方,去找商家,遞上我們的活動方案,進而進一步洽談達到合作的機會,幾次下來,認識了叮當姐,一個創業型網拍公司的創始人。 那一次關于征文比賽活動,很順利地拿到了叮當姐的贊助,并且沒有和其他商家一樣,要求宣傳自己的名號,而是選擇不張揚的方法,把這件事情做完了,也因為這樣的事情,我得到了文學社社長的稱贊,可我卻對獨特的叮當姐做法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在活動結束后,我跟叮當姐說自己在整個活動跑了幾十家商家,卻沒有一個回應,你是最熱情的一個,還不需要額外的廣告要求,是什么支撐著你這樣做呢? 叮當姐還沒開口,她的助理笑著說道:“我們的BOSS是沖著你來的,那段時間學校以及社團找的找她的人都很多,你的文案的確不是最好的,但是你是最實誠的一個姑娘。” 叮當姐聽完后,點點頭補充道:你考慮到最多的是怎么幫我把廣告推出去,即便不是你的職責,特意準備一份推廣文案,這一點上讓我很欣賞,能做到的不多,很多人想得到贊助,卻不想因為廣告影響活動展示的視覺效應,接下來的事情你也參與了。 沉默了好一會兒的她不禁又感嘆了說:現在的人太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了。 我知道此處的叮當姐省略了很多辛酸的故事,之后很多個難熬的日子,她都是我的指路人,現在的她早已為人婦,為人母。前陣子跟她微信聊起這件事情,我說: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出去鏈接商家,她卻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她卻說驚喜是我給自己的。 懂得把別人對自己的好,加倍的還給對方的人,才會受到尊重。 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有個合租的女孩,她上班的地點與我隔一棟寫字樓,每一次下班,為了有個伴,她強烈要求和我一起下班,于是每次我下班的時間點,要去哪里,都會準確地告知她,方便她安排。 但是遺憾的是,每一次,即便我已經告知了準確的回家時間,還在她公司樓下等她,有時候會是幾分鐘,有時候是幾十分鐘,可是好幾次,卻是足足等了一個半小時,來回好幾次電話,得到的不應都是,很快,馬上。那時候已經是十點半了,趕地鐵回去還要換乘,結果我們只能打車回來。 每次回到租房處,她放下包包就躺在床上刷著手機,而我卻吭哧吭哧的收拾,盡可能保持房間干凈整潔,像很多次這樣類似的場景,我都選擇了默默的藏在心里,當做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 其實每一次打完車,我都要格外的節省一段時間,害怕自己的生活費夠不著,小心翼翼的維護著這份情感,因為我知道,如果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兩個人鬧得不愉快,前面所有的美好都不再有了。 后來,我們的工作都有了改變,我搬出了那個出租房。一次聊天,她說起自己別新來的舍友欺負了,原因就是每一次收拾的任務都是她舍友,因此引發一場不愉快。 她說,不就是收拾一下屋子嘛,至于這樣嗎? 我沒有像以前那樣沉默,而是跟她說:學著讓自己長大,把自己的屋子收拾一場,和舍友握手言和,一個成年人,無論生活有多難熬,也要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我不知道后來的她是否真的活明白。但是在我眼里,若是有人在你痛苦、糾結、迷茫無助時有人愿意對你好,是一個人的福氣,愿意拉你一把的人,一定要學會感恩。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看小故事大道理中,有個故事是:A每次發了雞蛋都給B吃。開始B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將雞蛋給了C,B就不爽了。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A的,A想給誰都可以。 生活中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心安理得接受別人的好,錯把這種好當成理所當然。 之前去日本游玩的時候,我最欣賞的就是那樣一個小國度里,卻有著不麻煩別人的精髓在。在很多文化里也倡導不麻煩別人,如果實在自己解決不了,請人幫助時,也要學會說“謝謝!” 我的母親勤勞的女人,每年都會種植很多不一樣的農作物,然后把這些收藏好,到了我們回去的時候,就把它拿出來,一樣一樣給我們介紹,并分類包裝好,做出很多美味食品,端給鄰居。我們總會一邊吃一邊夸贊:味道很好! 其實這一種回應微不足道,但是對我的母親來說,這就是她忙碌的意義,而我們的回饋就是給予她的安慰。 作家咪蒙在她的文字里說過,一個人與你非親非故的人,愿意幫助你,毫無目的對你好,這時候的你不是貪得不厭,站在道德制高點理解成這是別人必須做的事情,而是應該學會回饋別人對你的好。 哪怕你所能回饋的僅僅是“謝謝”倆個字,心懷敬意。那么請在別人的善意中,學會真誠的給予回饋,這個世界也會更多人愿意付出,懂得付出。 一個人懂得回饋別人對你的好,是一種教養。 碎碎念: 嗨!貓寶們,許久未見,甚是想念。 此刻看到這個碎碎念的你們,過得如何呢?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看了接近50本書,到過了三個國家,結了婚,換了工作,取得了兩個證書,當然,這些都換不來你們一直在,一直在給予我的能量要多。 這個公眾號的更新的腳步慢了很多,這種慢節湊,沉淀了很多,好想一點點分享給你們。 昨天看了一本《道歉的力量》里面提到真正的道歉,帶著一份真誠太重要了,我想生活中,如果真的覺得有必要,道歉是一種和解,和自己過錯、內疚和解,與多他人的寬容和解,如果每一段路,我們都學會了和解,也許就不會有那么多難熬的時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