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因為一個兼職問題而導致自己連續兩天都在糾結的時候,在兩個城市間來來回回搖擺不定的時候,我猛然意識到這也是一種內耗,一種自我的內耗!!! 百度定義上的內耗: 指在群體心理學中,人們把社會或部門內部因不協調、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無謂的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現象。 其實內耗不只是針對團隊的,也有針對和自己的。 我也就是才發現,和自己的內耗才更是一種巨大的消耗 心思細膩敏感的人群,會比較的在乎細節,常常陷入無可自拔的情緒黑洞里,反復的煎熬自己。 可能一個很小的事情,到了他們這里就在腦海里反反復復來回了好幾天,總覺得自己哪里沒有做好等等。 比如某次和同事一次簡單的聚餐,自己說了一句話,可能自我感覺不是那么好,于是回來后總是在腦海里過濾這個事情,其實對方可能完全就沒有放在心上。 比如,感覺在公司沒有發展空間,在這個離職信上交領導的路上,也是各種的糾結,結果在交和不交,以及在這個文字用詞上來來返返又是好幾月。 比如,分手了,又總是在那懷念過去,讓自己痛苦不堪。 還比如,在糾結要不要買一樣東西,去不去一家公司等等。 但是時間是最值錢的東西,可能在我們才進入社會的時候,感覺自己有的就是時間了,那個時期我們是時間換成長。但是無論什么時候一定不要給自己內耗太多。 內耗不是說思考一件事情太長時間,做決策考慮太詳細,這個還是不一樣的。 內耗主要更多的是情緒上的內耗,每天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出錯,害怕得罪人,擔憂未來,焦慮當下,做一件事會考慮得很詳細等等。 一般內耗嚴重的人都是內向的人。 內耗性的人,就是不能自己作出選擇,當兩件事情沖突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做決策,希望依賴他人做決策,但是往往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負責。 想獲得更多,但是又害怕失去。 一旦想做一件事情了,那就不要太搖擺不定了,一旦開始了就別糾結。 內向的性格是基本改變不了的,也不用逼著自己去變外向。 不想內耗太多,那就多看書,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能力不夠,是見識不夠,所以做決策就不曉得怎么做比較好。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要學會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身材不好,脫發,學歷不高,情商不高等等,這些都不是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重要的是不要總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優點去對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