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李清照的人,多會被其柔美的外表和婉約的詞風所吸引。但是,李清照本人并不和她那婉約的詞風一樣,而是柔中帶剛。 她后半生的作品里面,似乎還多了一點對于現實的批判之風。李清照的一生,可以涇渭分明地分為兩段。 前半生的李清照,盡情地享受柔美與溫情,擁有著一個美好的童年,更有了一段看似美好的愛情。 后半生的李清照,則切實地體會了人間的苦難,社會動蕩,家庭動蕩,再加上不幸的婚姻,可誰也沒想到,李清照依舊能夠活的真實而自然。 ![]() 在宋朝這個大背景之下,男尊女卑幾乎已經來到了頂峰,但是你相信,李清照依舊敢于進行二次婚姻,又在婚姻不暢時,選擇了主動離婚。 也許放到現在,這并不算什么。可是在宋朝,大背景是女子要守節,離婚要入獄,但李清照依舊干了這兩件事。 佩服歸佩服,在這里我還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古人很早就講了,沒有那金剛鉆,別攬那瓷器活,李清照能夠保留自己的真性情,終其原因還是她是“圈內人”,正兒八經的“名媛”。 李清照的背景有多硬核李清照出身名門,老爹李格非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位于“蘇門后四學士”之一。要知道,自從趙匡胤定下了北宋的基調,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策略之后,這些文人便開始占據著社會最主要的資源。 作為蘇軾的得意門生,李格非在官場混的也算是如魚得水。他娶了宰相王珪的長女,一下子進入了北宋政治圈的頂部。 所以李清照一出生,就注定她會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她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少成名而又放蕩不羈。 ![]() 年少時一首《如夢令》,記錄了其“沉醉不知歸路”的豪放瞬間,所謂“從小看大”,李清照的骨子里,從一開始就透著那么一股子“豪放”。 宋朝時期那些強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鎖,李清照壓根就沒有當回事。規矩是定給普通人的,李清照這樣的名媛,根本就不需要遵守。 等她到了適婚年齡,便又結識了在太學上學的趙明誠。能夠進入太學上學深造,就相當于一只腳已經踏入了官場。 兩人的情情愛愛,本篇就不再贅述,但究其婚姻的本質來看,又是一次世家豪門的強強聯合。 后來趙明誠的老爹趙挺之又坐到了北宋后期宰相的位置上。宰相在封建歷史上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想必大家都不用再強調了吧。 而之后的趙明誠也兌現了天賦,躋身北宋政壇,雖然沒有混到趙挺之的位置,但好歹也能在圈子里有點話語權。 李清照的親戚到底有多硬幾千年封建歷史,豪門世家之間的聯合,再常見不過了。上文也介紹到,李清照單純靠父母與婚姻,就已經達到了當時社會的頂層。 ![]() 那除了直系親屬的身份背景之外,她親戚的后臺有多硬?李清照的母親,有兩個妹妹,各自分別有一個女兒,嫁給了蔡京和秦檜。 這倆人在歷史上的名聲雖然不是很好,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在當時到達權利的巔峰。蔡京曾先后四次擔任丞相,在朝堂上下起手來,連自己都怕。 李清照的父親已經趙明誠的父親,就曾一起被蔡京收拾過。而秦檜就更離譜了,為了迎合宋高宗趙構,迫害岳飛,做了不少壞事,但是皇帝就是喜歡秦檜這樣的人。 秦檜也在趙構那獲得了足夠的權利,也曾輝煌一時。 要不按照李清照的脾氣,岳飛之事不發表點看法能行么?可是她的作品里面,與岳飛相關的事,連一個字都沒有看到。 就算是趙明誠,都沒有享受這樣的待遇。當年趙明誠棄城而逃,李清照就寫下了: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詩句,用來隱晦的批評趙明誠不戰而逃的行為。但就岳飛之死,李清照是一句話都沒有說。 除了秦檜和蔡京之外,李清照還有個家喻戶曉的遠房親戚——王安石。 ![]() 李清照和王安石有啥關系要說八竿子打不著,其實也能打到一點點,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有點關系,但是不多。 李清照表姐夫蔡京,還有個同胞弟弟蔡卞,蔡卞娶了王安石的女兒,就是這么一層關系。李清照和王安石的女兒,算是同輩人。與她表姐,算是妯娌關系。 別的不說,就這樣復雜而又交互的關系網,可以讓李清照在北宋政壇說上話。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李清照能夠帶著幾車金石古玩,陪著趙構一起逃難。 雖然趙構被金人追得一會上海上一會跑山里,金石也一路邊走邊丟,但是李清照能跟著權貴們一起跑路,沒有兩把刷子也是做不到這點的。 后記試著想想,在古代階級等級那么嚴重的情況下,能夠留下名,有名氣的人,隨便往上翻一翻,身份背景都是一等一的。 ![]() 就像我們常常羨慕的李白,從小也是見慣了五花馬,千金裘。而像我這樣從小村里來的小土,就只能彎下身子,擼起袖子,加油干活了。 但是,從李清照的后半生來看,雖然她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也并沒有過多地去依存他們,即便是到了生命最后,還是保留了那一絲絲的傲嬌,或許這就是她性格里面從小自帶的那一絲放蕩不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