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山茶霽雪圖》是宋代畫家林春的作品。原作尺寸24.8*24.8厘米,山茶霽雪圖,霽雪的意思就是雪止天晴,引申,人的怒氣消散了,霽是指雪停了,雨止了,天放晴了。我們用光風霽月來比喻人高潔的品格。山茶不如牡丹嬌貴,不如梅花高潔。但古代文人很喜歡它耐寒的風骨,喜歡它在雪中堅強動人的姿態。 這幅作品是畫家的寫實之作,一枝山茶,由左上角向對角斜出,數花,一仰一俯,一含苞待放,非常生動。正葉反葉,翻轉多姿。紅花綠葉和即將消融的雪構成一幅色彩絢爛的作品。 ![]() 我們在臨摹之前,要先讀畫。 ①讀懂畫面物象的結構,要仔細觀察分析。 ②分析畫面墨色深淺的分布。 ③各部分線描的用筆方法。 繪畫步驟一: ①調淡墨勾雪的位置,用筆要輕,線條要細,斷斷續續地勾出葉子上的,枝干上的積雪。淡墨一起把花蕊也勾出來。 ②淡墨偏深勾出枝干的陰面。 ③中墨偏淡勾花瓣,花托和反葉。 ④正葉深墨偏淡勾出。 ![]() 注意正葉和反葉線條之間的銜接。 ![]() 正葉與反葉銜接的線條,反葉虛起,正葉虛收。 ![]() 藤黃加朱磦加墨調仿古色,沉淀一分鐘再用。色要薄。 ![]() 畫面整體刷仿古色。 ![]() 我畫面仿古色大概上了十遍左右。 ![]() 仿古色里面又加了暑紅和墨,顏色變深,色調薄,沉淀一分鐘,用上面的純凈色。 ![]() 這次上色, 把葉子,枝干上的雪留出來了。 ![]() 畫面出現了兩個色階變化。 ![]() 雪的部位亮出來了。 ![]() 底色多加點墨,變成墨褐色,色薄,用沉淀后的純凈色。 這次上底色,主體物都留了出來,畫面出現三個層次。 ![]() ![]() ![]() 畫面出來了三個色階,一個比一個深。如果你們的仿古色不影響雪的輪廓。畫面一個色階也可以,薄薄的仿古色,畫面整體打底色,和以前的手法一樣就行。 ![]() 藤黃加微量花青加微量赭石調汁綠。中等濃度偏薄。 ![]() 藤黃加花青調草綠 草綠再次加微量胭脂調成老綠色。中等濃度偏薄,色不能厚。 ![]() 赭石加墨,調赭墨色,色薄。 ![]() 淡白粉 ![]() 淡朱磦 ![]() 主體物打底色 ①薄白粉平涂在葉子上,枝干上,雪的部位。不能積色,不能影響墨線。 ②薄汁綠平涂反葉,花托。 ③薄老綠平涂正葉。 ④薄赭墨色平涂枝干的陰面。 ⑤薄朱磦平涂花瓣。 ⑥白粉加微量藤黃,調粉黃色平涂花蕊。 ![]() 我把花瓣用朱磦色平涂了五遍。 ![]() 花青加墨或者酞青藍加墨調墨藍色。 ![]() 墨藍色加藤黃調墨綠。 ![]() 調淡朱磦 ![]() 曙紅加胭脂調在一起調紅色。 ![]() ①正葉用墨藍色暈染暗部,染顏色不要均勻,體現斑駁效果。 ②淡朱磦倒染花托。 ③赭墨染枝干的暗部 ④墨綠暈染反葉暗部。 ⑤曙紅加胭脂暈染花瓣的瓣根,反瓣留水線。 ![]() 葉子用墨青色第二遍加染,邊緣凹進去的地方也稍微暈染,主要是加深壓蓋的暗部,色塊有深淺變化。 其它部分和上一遍一樣,顏色,面積,手法都一樣,各部分再加染一遍。 ![]() ![]() 參考步驟圖暈染畫面明暗。 ![]() 葉子用墨藍色再次暈染暗部,面積縮小,染最暗的地方,暗部要有虛實變化。 其它部分和上一遍一樣再次統染暗部結構。面積縮小。 ![]() ![]() 參考步驟圖,完成第三遍統染。 ![]() 第四遍統染,主要是加深花的暗部結構,面積縮小。 ![]() 花瓣主要加深壓蓋的結構。 ![]() 反瓣不需要加深。 ![]() ![]() ![]() 畫面清水筆洗了一遍。洗去浮色和色渣,畫面更加干凈柔和。 ![]() 花青加墨,墨多,藍少,調薄墨藍色。 ![]() 胭脂加微量淡墨。 ![]() 赭石加微量墨加微量藤黃 ![]() 曙紅加藤黃調大紅色 ![]() 步驟①茶花用曙紅加胭脂,分染結構線的暗部。然后,用胭脂小面積的提染瓣根結構。 ②淡墨藍色分染葉子的暗部,亮部留水線。分析葉子的里外關系,水線不能留錯了。 ③反葉也用淡墨青分染,上面留水線。 ④花萼用胭脂加墨倒染,面積小,注意花萼的深淺變化。 ⑤赭石加微量墨加微量藤黃統染雪的暗部,花,葉子對它的壓蓋關系。沒有壓蓋的色塊放中間向四周暈染。 ⑥淡朱磦暈染花蕊。 ![]() 分析葉子的里外關系,反葉的上下關系。亮部葉子一般面積大,葉稍長。 ![]() ![]() ![]() 分染正葉,水線留近不留遠,留外不留理。 分染反葉,水線留上不留下。 ![]() 墨藍色第二遍分染葉子的暗部,亮部染的面積小。盡量不要再分染水線。 ![]() 分染正葉,注意色塊分染的位置。 ![]() ![]() 大紅色要薄,整體罩染茶花。 ![]() 墨紅色第二遍倒染花萼。 花瓣罩染六遍左右。如果暗部罩悶了,用胭脂或者墨紅色再次分染暗部結構。 ![]() 局部 ![]() 局部 ![]() ①藤黃加花青加微量胭脂調老綠平涂正葉。 色薄大概要罩染三遍。 ②反葉,葉柄,花托提染灰綠色(三綠加白加微量淡墨)。 ③花蕊再次用淡赭墨暈染暗部。干后白粉勾蕊絲,蕊是圓柱形,蕊絲要有包圍感 ,然后調粉黃立粉法點蕊。 立粉法:就是中等濃度的粉黃色,筆蘸的很飽和,筆鋒有一種要滴下來又沒有滴下來的一種狀態。立粉點蕊,不能離太近,不然就串在一起了。自然干透,水分蒸發,形成一個凹窩,有一直浮雕的感覺。 ④灰綠色在正葉反葉葉脈亮部,緊貼葉脈勾出水線。用筆方法和勾葉脈一樣,實起虛收。 ⑤中等濃度白粉點畫面上積雪。 不要用勾線筆,用小紅毛,小楷筆,或者小白云,筆鋒禿點更好。 點積雪,可以先點一遍,然后在厚的部位再疊加一層。 要有大小疏密的變化。 最后調整畫面完成。 ![]() 如果葉子灰,再罩染一遍翠綠色(藤黃加酞青藍)。最后調整畫面細節 ,哪里不足補哪里,完成作品。 ![]() 局部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