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小張,是一名程序員,每天為了趕方案,常常加班熬夜,尤其是月底,一周基本要熬個兩三晚。 都說程序員掉頭發快,但這天小張醒來,頭發沒掉,卻發現自己右后側一片頭發,從發根到發絲,竟然全白了! “這是一夜白了少年頭的節奏?”小張在網上了解到一款洗發水宣稱能讓“白發復黑”,并且評論區全是一溜地好評,于是便花了2千買了一個療程,持續使用了一個月。 然而就在上周三,同事走到小張身后,突然問小張怎么最近好像變禿了不少,這時她才反應過來,這洗發水不僅沒有復黑,反而還讓自己更禿了。 ![]() 一、“一夜白頭”真的存在嗎?研究證實了我們常常在一些電視劇上看到,主角在親人/愛人離世后,由于傷心過度或者壓力太大,而出現“一夜白頭”的情況。這是一種電視劇夸張表達,還是現實中真會有人如此? 發表在《自然》雜志上,被評選為2020年十大科學重要發現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張冰(音譯)通過對小鼠模型使用了3種壓力模型,發現3種壓力模型可以使小鼠毛發變白,而原因可能是極端壓力下,黑素細胞干細胞被消耗。 為啥壓力會導致頭發變白? 這就與一種叫做去甲腎上腺素的激素有關了,這種激素來源于腎上腺和交感神經。頭皮毛囊是由交感神經支配的,當人在應激或壓力狀態下時,可引起交感神經增加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同時,還會導致黑素細胞干細胞過度反應,引起毛囊中的黑素細胞過早衰竭,由于缺乏黑色素,頭發無法上色,顏色就會變淺或變白。 ![]() 除了壓力過大之外,缺乏運動,導致血液循環不佳;不規則的生活,引起激素分泌失調;不合理飲食習慣,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等,都容易導致黑色素細胞活躍度下降,容易讓頭發變白。 二、長白發的人,更不易患癌?近日,網傳一篇文章稱“長白發可降低患癌風險”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這篇網文引用了相關的學術研究,但經過論證,這項研究并不是“最新研究”,且只是對頭發變白的機理探討,并沒有記錄任何與癌癥發生率相關的數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部位突然長了白發,可能需要警惕疾病來臨的信號: 1、頭頂、后腦勺白發:腎氣不足 頭頂為督脈、任脈所通之處,后腦勺則是任脈經過之處任督二脈與腎臟代謝密不可分,若頭頂、后腦勺長出白發,多與腎氣不足有關。 ![]() 2、兩鬢白發:肝郁 兩鬢即耳部雙側,屬于足少陽膽經,兩鬢白發與肝膽關系密切,一般肝氣郁結,伴有易燥易怒、口苦口干、失眠多夢等人群常見兩鬢白發。 3、前額白發:脾虛 中醫認為,前額是“胃經”循行所過之處,前額白發與脾胃功能有關,日常往往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面色萎黃等。 除了上述病變,頭發變白還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腦垂體功能受損、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關,具體病因,還需要尋求專科醫生進行排查。 ![]() 三、變白的頭發能“逆轉”回黑發嗎?別被騙了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年紀輕輕就冒出白頭發,市面上關于白發轉黑的產品也多了不少,但這些產品真的有用嗎? 2021年,發表在《eLife》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壓力會加速頭發變白,但當壓力消失,頭發變白的趨勢又會出現逆轉。 研究人員分析稱,人類的壓力和頭發顏色之間的線粒體聯系,與小鼠壓力模型有所區別,這可能是小鼠與人類具有不同的毛囊生物學。 不過,白發能“逆轉”但也要分情況: 對于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白發,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緩解緊張情緒和壓力,白發就能逆轉。對于因慢性疾病導致的白發,通過積極治療,疾病痊愈后,自然就可以逆轉白發。 而因年齡和遺傳因素導致的白發,這些是無法通過醫學干預的。 因此,對于市面上所謂的“告別白發”、“白發轉黑”等產品,都只是噱頭,屬于虛假廣告,消費者需擦亮眼睛,不要被誤導。 ![]() 四、日常多補充3種營養素,有助預防頭發變白頭發也是需要營養物質來維持良好狀態的,當身體缺乏某些營養元素,也會導致長白發。那么,日常應該注意補充哪些營養呢?
鐵元素、銅元素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物質,可以讓人的頭發看上去烏黑發亮,因此日常飲食可通過黑木耳、動物肝臟、黑芝麻等食物,進行銅、鐵元素的補充。
維生素B族中,B2、B3、B5都是毛發生長的重要營養物質,可以促進細胞再生,有利于毛發生長,日常可通過食用蔬菜、水果,進行這4種營養素的補充。
碘元素也是促進毛發的生長的重要元素,當碘攝入不足,可引起毛囊功能下降,阻礙人體合成黑色素。日常補充碘,可通過碘鹽、紫菜、海帶等食物進行補充。 ![]() 除了注意營養素補充,日常護法,還需要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規律生活、戒煙戒酒、勞逸結合、加強鍛煉等。 而對于所謂的“轉黑”產品,不過是“智商稅”,有那些錢,還不如買點好吃的,來得實在。 ![]() #謠零零計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