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一個閱讀活動,每周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 我選了一本比較抽象的書,叫做超越感覺 又到了一周交作業的時間,我很苦惱,因為讀的第二章,好抽象,好難寫 就講講其中幾個例子吧 作者說在美國的學校,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 而是要求小孩思考 老師經常讓學生不要說話,看著一個問題,開始思考 但這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并沒有一個規范,教我們如何思考 更沒有一個正確思考的方法,只要照著做,就絕對正確 有很多詞,描述的是思考的其中一種 但是很多成年人 都無法準確分辨其中的細微區別 評價、商討、推理、反思、認識、討論、默想、設想、領悟、思索、冥想、細想、考慮、推測 在思考這個大類下,涵蓋了太多 有的人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寫出來,成為一家之言 思考需要大腦,但是有了大腦,卻并不一定能思考 大腦是物質的,這意味著大腦會衰退。而人的心智,卻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是形而上的存在 即便用最強大的顯微鏡,也無法從腦細胞中看到一個觀念或概念 例如:平等、自由、共產主義 因為這些觀念不是物質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混著說我感覺和我認為 但是兩者并不是一件事 感覺更多的跟情感、情緒和欲望有關 而闡述思考的認為,是指?以解決問題、作出決定或取得理解?進?的有意識的精神過程 正是因為思考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 所以才可以通過訓練掌握一些好的方法,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的批判性思考者 在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的路上 有很多錯誤的觀念會將我們引入歧路 包括批判性思考者從不模仿他人的思想和行動 批判性思考者頭腦中預先有很多正確答案 能夠通過推理來支持自己信念的人就是批判性思考者 無法通過學習獲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等等 我的理解是,批判性思考是通過提出恰當的問題 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進行合理判斷的能力 他們所處的狀態,很像孔子說的中庸 既不沾沾自喜,又不妄自菲薄,一切恰到好處 懷著對問題的好奇和熱情,通過一個個合理的追問,深度理解并解決問題 最后通過將結論與事實進行比較,不斷完善精進的過程 這一章屬于批判性思維的概念解釋,對定義、適用范圍以及常見的錯誤理解做了辨析 對于喜歡看案例的我來說 有點枯燥 但對于準確理解這一概念又必不可少 今年的冬天特別冷 寫完作業,看見窗外的芭蕉樹好像又長高了一點 生命生生不息,總是讓人感動,祝大家新年快樂 支持盛雄 點個在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