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有關,對我有用,活學活用。 思維革新,情緒掌控,行為改善。 你好,我是小熊。 今天,跟你講一個對你對我,都極為重要的思維方式。 如果你能把它用起來,把它在清醒的任何時刻都用起來,那么,你的人生,絕對會充滿充實感和意義感,同時,你的時間,將被超高效地利用,甚至可以從你的腦海中刪除“時間管理”這個詞。 是什么思維方式呢? 先賣個關子,來跟你講講我的事情吧。 有時候,我寫作累了,會看看書。但我發現,寫作和閱讀都要用眼,這就搞得我一整天眼睛都很酸澀,更何況在手機上查閱各種資料,看各種消息,每天盯著電子器材12小時以上,眼睛更是累得不行。 我就有一天,突然想到,難道眼睛不是工具嗎?手指不是工具嗎?大腦不是工具嗎? 對對對,都是工具,而且是有生命力工具,工作一小段時間就會累,就會發揮不出應有作用的工具。 那,既然是工具,肯定可以選擇啊。如果一天只用一個工具做事,那肯定會把這個工具磨損得很厲害啊。 所以,更好的方式,就是換個工具,以便讓原有工具休息。 比如,眼睛看書累了就用耳朵聽書,手指打字累了就用嘴巴講話。 好巧不巧,人類的大腦,也是分各個腦區的,什么運動區、語言區、視覺區、聽覺區,這些區域,都要充分用起來。 單方面用某個區域,不利于其它區域的發展。 我之前講過“思維和記憶的區別”,其實,我們也是可以在思考累了后記憶,記憶累了后思考的。 背誦一篇英文文章,主要用的是記憶,而不是思維;創作一篇文章,主要用的是思維,而不是記憶。 另外,人類的思維類型,也分為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等;人類的記憶類型,也分為語義記憶、情緒記憶、情境記憶和形象記憶。 單純運用某一種思維方式,很容易讓大腦疲倦的。得讓大腦換腦區工作,就像機器切換備用CPU運行一樣。 大腦是我們的CPU沒錯,但CPU也分多塊呀,有的內存占滿,有的卻空閑無比,這不也是對CPU的不合理分配嗎? 所以,本文的核心觀點就是:合理分配各種思維或行為操作,充分使用大腦的各個腦區。 我在前面講了工具,工具是做什么的?就是用來做某種操作,以實現某種結果的。 “人體”這個工具,的確比不上機器,后者能24小時不停地做同一個操作,人類不行。所以,想辦法讓它間歇性休息,非常重要。 你看很多人,每天都在學習,好像不是很累的樣子,那肯定是有秘訣的。其中的一大秘訣就是分不同類型的項目學習。 學了英語后可以學數學,這是“換用腦區域”。 也有的人每天健身好幾個小時,我們也會奇怪,他們不累嗎?抱歉,還真沒那么累,因為他們跑了步后可以做平板支撐,換身軀的鍛煉區域嘛。 像我自己,平時做思維操作累了,就做行為操作;打字累了就說話;看書累了就聽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懂了這一點后,我洗澡的時候,都可以用大腦做思維操作,而且通常能產生很多靈感;排隊、上廁所等時候,也可以的有意識地思考。 見縫插針地使用時間來進行思維操作或行為操作,你對時間的掌控能力,肯定會遠超常人。 有一本非常好的書,叫《暗時間》,里面的核心觀點就是:每個人的現實時間看似是24小時,但實際上,里面暗含著大量的思考時間,這段時間,就叫做暗時間。 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主要原因,就在暗時間上。 你坐高鐵時是僅僅看著窗外的景色,還是會思考一些問題?你蹲在廁所里時是刷著手機里的一條條新消息,還是閉上雙眼思考一些問題?你跑步的時候,是聽歌還是會思考一些問題? 你洗澡的時候,你坐車的時候,你旅游的時候,你…… 好吧,真要舉例,舉不完例子的。 大腦是一個越思考越聰明的工具,而且思考有復利效應,你越是思考得多,就越是能想到更多,想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思考,就是做深入而周到的思維活動,就是做思維操作。 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結構化思維、系統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都可以在閉上眼睛、一動不動的情況下練習(當然,用紙筆輔助,效果會更好)。 比如,邏輯學里有個邏輯方法叫做“劃分”,你可以隨便定一個詞,去劃分它: 狗,可依據顏色,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狗; 石頭,可依據價值,分為鉆石、花崗石等; 燈,可依據耗電程度,分為高耗能燈、中耗能燈、低耗能燈; 學習,可依據效率,分為高效率學習、中效率學習、低效率學習;也可依據學科類型,分英語學習、物理學習、化學學習等;更可以依據輸入類型分為圖文學習、視頻學習和音頻學習;還可以依據感官輸入類型,分為聽講學習、閱讀學習、操作學習等;又可以依據學習深度,分為淺度學習、中度學習、深度學習……好吧,屬性太多了,列不完。 找到事物的屬性,根據屬性進行劃分,這樣的“劃分游戲”,對我們培養“分析”這個思維方式特別有幫助,而且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我們以前以為很普通的事物。 比如我剛舉例的“學習”,我通過劃分之后,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對“學習”這兩個字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了? 還有“努力”、“選擇”、“進步”……一大堆詞語,你都可以用“劃分”這個思維方式去全面而深入地認識它們。 多做思維操作,提高思維能力,多好。 當然,思維操作做多了腦子累了后,可以切換到行為操作上,或者直接切換到休息上,啥也不思考,啥動作也不做,就單純休息。 其實,嚴格來說,休息,也是一種操作,叫做“無操作操作”,哈哈。 當你學會了切換各種操作之后,我還真就不信,你不能把你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把握能把握的點滴來進步”,這句話,只有真正實踐過的人,才有深刻的體會。 這樣的人,進步也是最快的。 一旦擁有這樣巧妙的思維方式,你想不快速進步都難。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