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當偉大領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刻,一首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頓時響徹整個天安門廣場。 與此同時,新中國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緩緩升起。 看著國旗上那迎風飄揚的五顆金燦燦的五角星,所有的中華兒女內心都無比的澎湃和激動。這條盤臥在東方沉睡已久的巨龍終于蘇醒,我們終于迎來了一個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 ![]() 但其實,五星紅旗最初并不是在國旗方案中被看好的那個。在這之前,曾舉行過四次關于國旗的樣式的討論。最終毛主席和周總理在綜合了大家的意見后,才終于拍板定下了這件事情。 而這背后曲折的故事,一切還要從1949年9月中南海的那次新政治協商會議說起。 被放棄的三號方案當時,為了圓滿完成國家成立的各項籌備工作。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由各黨派人士共同參與,成立了一個新政治協商籌備委員會。 而其中,由田漢、陳嘉庚、彭光涵等不少文化界重要學者參與組成的籌備委員會第六小組,就專門負責國歌、國徽、國旗的擬定工作。 ![]() 陳嘉庚 1949年9月22日晚,當副組長葉劍英安排工作人員在會堂的墻上,將審核后的38組旗幟圖樣全部貼上后,一場針對新中國國旗的激烈的討論就這樣開始了。 剛開始大家還比較收斂,拿著各組旗幟和資料,一張一張地審議和比對。因為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代表和象征,因此在討論時,大家挑選的標準都是在圖案設計和寓意上是否契合我國的國情。 ![]() 三號方案 當時在場大部分人都對于三號作品比較看好,并且理由都非常一致。左上角的金色五角星是黨的象征,旗幟中間的那條黃色橫條,則代表了孕育中華文明的黃河。 它的設計者鄭考度將我黨的文化和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特征結合起來,這種理念和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旗理念都非常類似。而且整個版面簡潔明了,因此就連毛主席當時看了也贊不絕口。 在對比完這38組旗幟后,大家很快便投出了進入復審的四個旗幟樣式。 ![]() 分別是復字第三號、復字第四號、復字第十五號和復字第三十二號。其中,得票數最高的是復字第三號,足足有180多票,而票數排在最后的三十二號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五星紅旗,當時的得票數僅僅只有5票。 看到投票結果后,坐在人群中間的田漢,卻一直眉頭緊鎖。對于毫無爭議的三號旗幟,田漢覺得它的寓意雖然不錯,但整體的視覺設計方面還有所欠缺,尤其是中間的那道黃色橫杠,他總覺得看上去有些別扭。 坐在一旁的華人領袖陳嘉庚似乎是看出了田漢的心事,他忽然向田漢湊過來問道:“田先生覺得三號旗幟如何?” ![]() 三十二號方案五星紅旗 誰知田漢卻毫不掩飾地搖了搖頭說道:
聽了這話,陳嘉庚雖然很是吃驚,但再度審視了一番三號旗幟后,心里確實對田漢的觀點頗為贊同。 接著他又問道:“那田先生比較看好哪一面旗幟呢?” ![]() 田漢斟酌了一會,指了指復審排在最后一名的五星紅旗,隨后笑著說道:
但陳嘉庚卻有些遲疑地說道:“從你的這個角度來說,確實寓意比較深遠,不過我聽說主席似乎也對三號比較認可。” 聽到這里,田漢便沒有再接話了,只是默默盯著角落里那張五星紅旗,陷入了沉思。 ![]() 大會結束后,投票結果和大家提上來的意見很快就出現在了秘書長彭光涵辦公室的桌上。但當晚,同樣出現在辦公室的還有田漢。 像是提前得知了田漢的來意,對于他出現在辦公室彭光涵一點也不意外,反倒是笑呵呵地將他請進來,并親自給他倒茶。 還沒等田漢開口,彭光涵便搶先一步說道:“田漢同志今天應該是為了國旗的事情來的吧。” ![]() 田漢 田漢不可置否地點了點頭,然后將兩張旗幟圖放在一起對比,并詳細地陳述了一下自己的理由。 在聽完田漢對三號旗幟表達得擔憂后,彭光涵愣了一下。他之前的確沒考慮過三號旗中間的那道橫杠有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曲解成我們想和蔣介石隔海而治。 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性,彭光涵立即拿上今天的投票結果,向周總理的辦公室趕去。 ![]() 在見到周總理后,彭光涵先是將今日的投票結果簡單地匯報了一遍,然后便將大家對于三號旗和三十二號旗的看法著重講了一下。 聽完彭光涵的匯報后,周總理拿起兩張旗幟的樣圖比對了一番,然后問道:“光涵,國旗的設計圖案你看的是最多的,以你的想法,你覺得三號和三十二號,哪個會更好一些?” 回想起腦海中田漢的警醒之言,彭光涵思忖片刻,才堅定地答道。
![]() 周總理 聽了彭光涵的分析后,周總理頗為贊同地點了點頭,然后便讓彭光涵去組織人員在這幾日一定要將三十二號趕做一個放大版的旗幟樣式出來,到時候供主席參考。 不過,在周總理和毛主席碰面商量之前,發生在當天晚宴上的一件事情,也正好改變了主席對三號旗的看法。 國旗的誕生為了表彰一些在解放戰爭時期為革命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國民黨將領,毛主席和周總理以及一眾黨的領導人特意在中南海設下隆重的宴會款待他們。 席間大家推杯換盞好不熱鬧,但酒過三巡后,坐在毛主席身旁的張治中將軍忽然拉著毛主席問道:“現在聽說大家都在討論國旗的事情,請問主席比較看好的是哪一副呢?” 毛主席自然也不避諱,當即便笑著說道:“我認為那副五角星和黃河的旗幟圖案還是比較不錯的,你覺得怎么樣?” ![]() 毛主席 顯然主席對于張治中的這個問題比較在意,還特意詢問了一下張治中的意見。作為在場唯一一位參與了籌備委員會國旗討論的國民黨將領,可見張治中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當年,在抗日戰爭結束后,作為蔣介石手下八大得力干將之一的張治中便隱隱感覺蔣介石有意要再次發動國共兩黨之間的內戰。 ![]() 于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國家不再遭受戰爭的災難,張治中極力在蔣介石和我黨之間斡旋,并促成了國共雙方的重慶和談。 當解放戰爭打響后,張治中將軍在多次勸誡蔣介石無果后,便毅然決然地率部起義加入我黨,并在解放全國的戰爭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得知張治中將軍加入我軍后,毛主席和周總理曾多次稱贊他是國民黨內極少數真正向往和平的正直將軍。 因此,張治中不僅在已經投誠的國民黨將領中威望甚高,而且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心里也是分量極重的。因此對于張治中的意見,毛主席自然是非常重視。 ![]() 張治中思考了一會兒才說道:
張治中的話如同一道響雷在毛主席的心頭炸開,毛主席沉吟片刻,隨即嚴肅地說道。
9月25日,毛主席和周總理便召集了籌備委員會第六組的所有成員在中南海的會議廳一起討論研究國旗、國歌、國徽等問題的協商情況。 ![]() 剛開始,會議的進展都比較順利,可到了討論國旗時,會議廳的氣氛頓時激烈起來。參會人員儼然分成了兩派,圍繞著三號旗幟到底是用還是不用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但誰都沒辦法說服誰。 看到局面一直僵持著,毛主席先是出來總結了一下大家的意見和討論的結果,隨后便將前幾日宴會上張治中將軍的意見復述了一遍。 聽了這話,原本支持三號旗幟的人也開始猶豫起來。確實,如果從這個層面解釋起來,那就不僅僅是分裂革命的意思了,那等于是否定了無數先輩烈士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革命成果,這是萬萬不行的。 ![]() 就在這時,田漢卻忽然站了起來對毛主席說道:“主席,我認為三十二號其實比三號會更加合適。” 隨后,田漢拿出了之前準備好的放大版旗幟樣式,在會議室的桌上鋪開。一片鮮艷的紅色映入大家的眼簾,四顆小五角星,緊緊圍繞著大五角星的結構,讓毛主席心中第一次涌現了一種激動。 聽完田漢的推薦理由后,毛主席對于五星紅旗是越發地喜歡,隨后他便說道。
![]() 五星紅旗最初版 聽完毛主席的講話后,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成。于是,為了避免第三十二號旗幟的說明詞讓大家感到困擾。在會上大家將說明詞的內容改成了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 在正式確定了國旗的方案后,人民日報在第一時間便將國旗的樣式和更改后的說明都刊登出來了。 當看到報紙上刊登出來的國旗樣式后,正在上海工作的曾聯松頓時激動起來。 因為這報紙上的國旗圖案,和他之前所設計的紅地五星旗非常相似,除了大五角星里面的鐮刀和斧頭去掉之外,其他的設計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 曾聯松 但激動之余,他內心還是比較忐忑的。如果自己的設計能成為國家的象征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但他此時也無法完全確定,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設計。 不過曾聯松并沒有太過于惦記這事,畢竟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歷了十幾年的戰爭,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作為一名出色的共產黨員,曾聯松很快便和其他同志一起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浪潮之中。 ![]() 直到1950年國慶節前夕,曾聯松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時,一位郵政的工作人員給他送來了一封北京寄來的厚厚的信件,同時在信件上還寫著這樣幾個大字: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來函。 有些詫異的曾聯松連忙回屋拆開了信件,只見信件里面還有包著幾本嶄新的《人民政協紀念刊》,同時還有一張薄薄的信紙。 ![]() 信上面的內容是告知曾聯松,他的國旗設計已被采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特贈送了紀念冊和人民幣五百萬元(折合新幣500元)作為酬謝,同時還邀請他前去參加國慶節時天安門即將舉行的觀禮活動。 在觀禮活動開始前,得知新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曾聯松也來到了現場,許多記者朋友便圍了過去開始熱情地采訪他,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國旗背后的故事。 看到眾多記者朋友對這件事情都非常感興趣,曾聯松便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當時在設計五星紅旗時的趣事。 ![]() 廢寢忘食的設計1949年7月14號,全國各大報紙相繼刊登了一則由中央簽發的征集國旗的啟事。 因為酷愛書法和繪畫,同時深感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感。所以曾聯松在看到這則征集啟事后,當即便決定要為國旗的設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于是,從那天開始,每天下班回家后曾聯松便會拿出草稿紙,坐在書房伏案設計,但這件事情遠沒有他剛開始想的那么容易。 他覺得國旗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征,必須具備深刻的含義和精神,能給后輩以指引方向,同時國旗的圖案又不能太過繁雜。 一開始,曾聯松始終沒有一個非常合適的設計思路,家里書房的地上,到處扔滿了他的設計廢稿,一連十幾天都是這樣。 ![]() 時間已經八月份,如果再想不出合適的方案,即便設計出來了,也無法順利交稿了。可即便如此,曾聯松依然沒有放棄。 直到那一天,心情有些躁亂的曾聯松,隨手扔掉了畫了一晚上的草稿后,正巧抬頭透過窗戶望向夜空時,看見了漫天的星光。 忽然,他眼前一亮。想到以前工農紅軍的旗幟就是在五角星里面放著一把鐮刀和一把斧頭,于是曾聯松決定沿用這個設計來代表中國共產黨。 同時,又引用了毛主席曾在書里講過要團結各階級人民一起革命的意思,于是又用四顆小星星來代表四種階級人民。 ![]() 在思路確定后,接下來就是該考慮這些圖案的顏色,以及究竟該分別放在旗幟的什么位置。因為國旗不僅要體現深刻的內涵,同時在構圖上也應該要大方得體,富有感染力。 為此他還特意買了各種顏色的紙張回來,剪成相同大小的星星尺寸,每天就研究星星的位置擺放。 那段時間,曾聯松每天除了上班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里畫圖。即便同住一個屋檐下,父母每天都和兒子說不上幾句話,時常連吃飯都湊不到一塊。 經過曾聯松的反復琢磨和推敲后,他想著既然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那不如就將四個小五角星擺在大五角星的旁邊,同時用尖尖對準大五角星,以此更能凸顯人民擁戴共產黨領導的意義。 ![]() 確定了顏色和幾個圖案的結構位置后,就剩下最后一步,那就是擺在哪里的問題。 一開始曾聯松考慮的是擺在旗幟的正中間,但擺完之后,他感覺似乎并沒有他想要的效果。 想起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旗幟的圖案重心都是從左往右的排列順序,曾聯松便試著將五顆五角星擺在旗幟的左上角。就在那一刻,一股莊嚴的感覺瞬間撲面而來。 曾聯松頓時興奮地原地蹦了起來,同時嘴里還大喊著:“對了!對了!就是這樣!” ![]() 終于,廢寢忘食地忙活了一個月的曾聯松,如愿以償地在截止日期前將樣圖和說明一同寄到了北京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收件處。 1950年國慶節的那天,曾聯松看著自己設計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迎風飄揚時,心底的那抹激動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 如今,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在世界的各個舞臺上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五星紅旗也早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最圣神,最無可替代的精神旗幟! 對于國旗選拔的這段歷史,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