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又名螞蟥、水麻貼、肉貼子等,其性味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經(jīng),具有破血、逐瘀、通經(jīng)之效。在我國已有數(shù)十年的應用歷史,但后人因慮其峻猛而不敢大膽用之。筆者臨證 以水蛭治療腦出血及慢性腎炎收效甚捷,現(xiàn)將個人運用體會介紹如下: 1、治療腦出血:《本草經(jīng)百種錄》謂水蛭最喜食人之血,其性又遲緩善入,遲緩則生血不傷,善入則堅積宜破,借其力以攻積久之滯,自有利無害也。張錫純氏謂水蛭“破瘀血而不傷新血,專入血分而不傷氣分”。 腦出血后,在腦實質(zhì)內(nèi)形成凝血塊,并伴有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按中醫(yī)辨證為瘀證。祖國醫(yī)學認為瘀血性出血,或出血伴有血瘀時,瘀血不除則新血難安,故前人有“活血止血”之說。水蛭能破瘀血而不傷新血,用于治療腦出血恰合病機,在臨床中,我曾用單味水蛭觀察治療腦出血病人15例,經(jīng)CT或臨床體征判斷,血腫于左半球8例,右半球5例,雙側(cè)2例。全部病例均口服生水蛭粉,一日3次,每次3g,15天為一療程。一般于發(fā)病后5天內(nèi)服藥,顱內(nèi)血腫吸收較快,神經(jīng)功能恢復最快,可減少病殘率、降低死亡率。如曾治王某某,男,65歲,干部,罹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20余年,是夜因酗酒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右側(cè)肢體偏癱,失語,二便失禁,經(jīng)CT診斷:左側(cè)腦實質(zhì)內(nèi)有一1.5cm×2.5cm的血腫,確診為“腦出血”。除對癥治療外,4天后每日口服生水蛭粉,一日3次,每次3g。經(jīng)治療20天后,患者神志清楚,語言清晰,口眼不歪斜,上肢肌力Ⅳ級,下肢肌力Ⅲ級。歡迎微信關注行之醫(yī)話公眾號 繼服水蛭粉半月后,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病告痊愈,復查CT顱內(nèi)血腫完全吸收,未見異常病灶。 2、治療慢性腎炎:據(jù)《本草從新》記載:水蛭“治水腫、敗毒”。本人用水蛭治療慢性腎炎20例,其中普通型12例,高血壓型6例,腎病綜合癥2例。20例均是用辨證方治療1個月無效者,在原方基礎上,再加服水蛭粉2~3g,1日2次,15天為1療程,一般服2~3個療程,總有效率為82.6%。治療前24小時尿蛋白定量平均為3.42g,治療后平均為1.84g,治療前后差異非常顯著。水蛭粉還有明顯的利尿作用,14例伴有水腫者,治療后9例完全消退,3例減輕,2例無效。其利尿、消蛋白尿作用一般在使用后7~10天最明顯。如治劉××,男,28歲,1988年5月18日就診,自訴腰痛,水腫伴蛋白尿1年余,曾在某省醫(yī)院作腎活檢,診斷為系膜增殖性腎炎,24小時尿蛋白定量2.68g,用雷公藤、潘生丁治療1個月,出院時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2.86g,定性++~+++,遂轉(zhuǎn)入我院中醫(yī)治療,刻診:頭綠乏力,面色少華,腰膝酸痛,雙下肢浮腫,按之凹陷不起,口干不欲飲,納差,舌紅有瘀點,脈細澀,證屬脾腎兩虛兼有瘀血,處方:生黃芪、桑寄生各30g,山藥、苡仁、牛膝、芡實、金櫻子、地龍各15g,車前子、何首烏各12g,全蝎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另配生水蛭粉3g,1日1次。歡迎微信關注行之醫(yī)話公眾號 半月后諸證大減,水腫基本消退,繼服上方一個月后復診,尿蛋白微量,24小時尿蛋白定量0.42g,諸證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一是水蛭除具有破血、逐瘀、通經(jīng)之功外,還有良好的利尿消腫、消蛋白尿之效。 二是口服水蛭十分安全,教科書中常用劑1.5~5g太小,筆者臨床對水蛭的用量一般為6g~15g;有時高達30g(如用于心衰、心肌梗塞病人),未見明顯毒、副作用。 三是水蛭畏火怕炙,不可炙用或入煎劑,只將水蛭曬干,研為細末即可服用,否則其效大減。 四是水蛭氣味腥而難聞,個別患者服后有輕度惡心感,可加少許白酒調(diào)服或裝入膠囊內(nèi)作服,亦可飯后服用。孕婦慎服為佳,若需服用,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驗方由湖北省隨州市中醫(yī)院齊智勇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