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個人想法也更加的強烈與個性,而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也往往會從依賴,逐漸轉變為“相看兩相厭”,尤其是男生要更加的“叛逆”,縱使父母想要和子女拉近關系,但依然會不由得退卻。 “等到上大學就好了”,想必很多學生都會聽過這句話,不僅是因為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會遠離父母的管教與嘮叨,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而正所謂“距離產生美”,家庭關系也能夠變得更加和諧友好。 更何況學生的“命脈”還掌握在家長手中,那就是大學生活費,畢竟學生每個月的花銷都是有限的,若是超出范圍的話,自然要額外和父母“伸手”,但大學生要生活費能有多“卑微”?看后感同身受! 要生活費能多“卑微”?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仿佛看到曾經的自己!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學生在大學校園中生活,自然也不用面對父母的束縛,但每逢“錢包空空”時,也要底下“高傲”的頭顱向父母要生活費。 但大學生額外要生活費卻需要有著充足合理的借口,而這位大學生和父母聊天,直言“我給你們找了個兒媳婦”,但沒成想父親卻直言表示“這是為了漲生活費想到的新借口”?這也太扎心了吧,大學生也是百口莫辯呀! 大學生活固然很精彩,但能夠“花大錢”的地方卻并不多,每天的“吃喝拉撒睡”等,成本也比較小,多數學生一個月在2000元左右便足矣,但若是太少的話,那也難免會不夠看。 但這位大學生找老媽申請提升生活費的額度,卻意外發現有中間商“賺差價”,那就是自己的親爸,一句“從大二就是2000了”,果然是父愛如“山體滑坡”,仿佛看到曾經的自己! 而大學生要生活費能有多“卑微”?雖然一句沒提要錢,但話里話外的意思卻清楚地表達,再不給打生活費自己就要“吃土”了! 只不過在家長的眼中卻都是“小事”,畢竟自家孩子自己心里最清楚,也只好幽默地回一句“土里還蠻有營養的”,果然是親爸親媽呀! 每個大學生的經濟條件并不同,還有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等,說不定沒有父母給予的生活費也能過得很好,而這位大學生便是如此,只不過卻被家長“薅羊毛”了。 本以為是母親親切的關懷,但卻沒想到竟是個“坑”,一句“你幫我下單”,也讓大學生疑惑地表示“確定是親媽”?不得不說,學生的小金庫還是蠻富裕的,必要時候幫父母買東西也是無可厚非的呀! 生活費固然有限,但學生的能力卻無限,大學生如何實現生活費自由? 大學生要懂得合理消費,具備正確的消費觀念,盡量把生活費花在“刀刃”上,而不是不管有用沒用都隨便買,那生活費即使再多,也禁不住學生“無底洞”的花銷,所以大學生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大學生也應多參加大學生競賽,盡量獲得競賽獎勵,還能獲得更多的“榮譽光環”,也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而這也意味著大學生也要多多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而不是“混日子”,更不要將大學生活當成“溫床”,甚至荒廢自身寶貴的時間。 筆者認為,大學生和父母要生活費并非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學生已經成年,而大學生能做的便是端正姿態與心態,要生活費就要有要生活費的樣子,而不是過于“高高在上”,那也可能會引起父母的反感,但家長也要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大學生也應擺正心態,合理規劃生活費,爭取減少父母的經濟壓力 “攀比消費”不可取,大學生也應減少與他人攀比的行為,畢竟比來比去吃虧的只有自己,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學生,更要找準自身的重心,努力提升學習成績才是不變的目標,說不定還能夠獲得校級獎學金、國家級獎學金等。 大學生也應爭取獲得“保研生”資格,在不斷獲取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學校的諸多補貼與獎勵,尤其是發表相關論文或專利時,學生也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儲備量,而不是“大學白念”,所以大學生可被舍本逐末。 但大學生也要盡量實現“生活費自由”,減少依賴父母的情況,等到畢業后更要實現“反哺”,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雖說過程會有著諸多的辛苦與疲勞,但卻能讓學生跟快速的成長起來,而不是一直縮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甚至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筆者寄語:大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雖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掌握好尺度與分寸,畢竟父母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通過汗水與辛苦得到的,而大學生也要結合自身情況,盡量提前做好就業的準備,早點實現財富自由,也能夠早點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 話題:你大學時向父母要生活費是什么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