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50克葛根20克川芎20克益母草20克 毛冬青40克 丹參20克紅花15克天麻15克地龍10克秦艽10克陳皮15克連翹20克石菖蒲15克 功能 補氣活血,化瘀消栓寧絡。 主治 中風之中經絡,以半身不遂、語謇口澀為主癥者。 用法 諸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克重,日服2~3次,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散劑每服4克,溫開水沖調,每日2~3次。亦可作煎劑服用。 禁忌 腦血管病有出血傾向,婦女月經期,孕婦均忌服。 方解 化瘀解癱散治療中風之中經絡臨床療效顯著,尤其適宜辨證屬于“氣虛血滯,濁邪阻絡型”者。方中取黃芪益氣以帥血;葛根性升入腦通絡;川芎上行頭目,能得血中之氣,助清陽之氣,與葛根相須為用,加強入腦通血絡之效,三味共為方中主藥。輔益母草、毛冬青、丹參、紅花活血化瘀,清栓通脈;佐地龍通利經絡;陳皮用之理氣;天麻、秦艽以熄風;以石菖蒲化濁開竅。更用連翹取其“具升浮宣散之力”以流通氣血。諸藥合用,確有益氣活血、化瘀消栓寧絡之功。 據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明,黃芪具有強心、擴張外周血管、冠狀血管、腦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和對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解聚作用。葛根能改善腦循環,擴張腦血管及心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川芎易透過血腦屏障,改善腦血液循環,且有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抗維生素E不足的作用。益母草抗血栓形成。毛冬青所含的有效成分有擴冠、增加冠脈流量及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丹參可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微循環,可影響多種凝血因子,改善血液流變性,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激活纖溶酶原,促進血栓溶解的作用。并可抑制細胞內源性膽固醇形成。紅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纖溶蛋白溶解及抑制血栓形成,并可降低血脂,對缺血乏氧性腦病有保護作用。地龍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并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天麻生用降壓,同時能降低外周阻力,擴張小動脈及微血管,使冠脈及腦血流量增加,對實驗動物離體主動脈及腦基底動脈收縮有拮抗作用。石菖蒲有中樞鎮靜作用及降血脂作用。連翹具有強心、擴張血管作用。 總之,本方之藥物組成理法有據,既遵古籍又符今義。經多年臨床驗證療效顯著,是治療中風之中經絡的有效方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