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麥村生平簡介 李麥村(1932-1983) 李麥村,男,193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臨湘縣云溪區七房李一個書香之家。1952年7月湖南岳陽建設中學(岳陽市第一中學前身)高中部畢業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1956年7月修滿畢業,8月,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葉篤正點名召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先后在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1978年恢復職稱考評制度,晉升為副研究員,擔任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與長期預報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李麥村學習工作一貫認真、踏實、執著,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貢獻給了氣象科學事業。1983年10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1歲。 李麥村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一生在氣象和大氣科學領域內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大氣環流、大氣適應過程、統計預報、長期天氣過程動力學、中小尺度動力學、大氣對流以及云霧物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他是大氣環流季節突變的發現者之一。他的關于大氣適應過程的研究,使該理論更加充實并得到實際應用。他引進并發展了判別分析預報方法,對我國統計預報的研究和業務的建立有重要貢獻。他用隨機過程理論研究海氣相互作用,是國際上較早用動力—統計理論分析大氣動力過程的研究者之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麥村等研究了非線性大氣環流動力學問題,提出了大氣環流6月、10月突變的物理機制在于波與基本氣流及波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利用非線性動力體系解的分岔,合理地解釋副熱帶流型低頻振蕩的形成機制。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濕過程對低頻振蕩形成的作用。還把非線性數學方式用來研究颮線這樣的中尺度系統的形成,在國內首先提出大氣低空急流上出現的颮線是孤立重力內波非線性演變的結果。利用多尺度方法研究了熱帶大氣的孤立波,指出熱帶的非線性波動是不同于中緯度的非線性波動。 李麥村一生工作勤奮,學術思想活躍,出版四本專著:①葉篤正、李麥村著《大氣運動中的適應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②王宗皓、李麥村等編著《天氣預報中的概率統計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③葉篤正、李麥村著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les in the atmospheric motions, J.of Meteor Socof Japan,1982,等等。他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包含他去世后6年內發表20多篇論文,多半是他合作伙伴或指導過的人與他聯名發表的,且大多數選他為第一或第二作者,說明他熱心指導和幫助別人,人們永遠記得他的好。他曾經獲得全國科技大會成果獎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成果獎等,他的學術成就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贊揚。 (撰稿:慈 航) 本書稿收集71篇論文,正文共有62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