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另外一個你 買菜做飯那些事 圖文:遙兒 人吃五谷雜糧,既然生在紅塵俗世,為了飽腹,那買菜做飯這些事就在所難免的,而身為一個家庭的主婦,更是每日與柴米油鹽醬醋茶分不開。 買菜,做飯,清洗,保證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保證吃得安心又適量,營養(yǎng)均衡,而且還要變著花樣不重復(fù)。 說它俗吧,也真的很俗,可人生許多時候也就是圍著這一日三餐而轉(zhuǎn),也只有在保障身體的健康,精力的充沛,頭腦的清醒我們才能去做別的事情。 所以吃,簡直是頭號要事,民間不就有一句“民以食為天”嗎。可見,買菜做飯那些事一點也不簡單,也一點也馬虎不得。 ![]() 以前居住的地方離菜市場只是幾分鐘的路程,每天基本上是下班回來的時候才去菜市場買菜,想吃什么買什么,那些新鮮買那些。魚、肉、水果,只買當天的,不算多,所以很容易選擇。 如今居住的地方離菜市場路程有點遠,坐公交車也好幾個站,所以平日總是趁著周六日先生休息時才開車去買,這一買就差不多買一個星期的肉菜了,所以每次總得花上兩個小時的時間,市場大,東西多,而要買的也多。 在里面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挑挑選選的不覺時間就過了,許多時候回來了才發(fā)覺又漏了一些什么沒買,比如買了魚清蒸,卻忘記了買條蔥。買了煲湯的豬骨頭蓮藕,又忘記買點花生米。也只能將就著沒蔥就沒蔥,少一樣就少一樣的做了。 菜市場,人多聲吵,最是彰顯市井氣息,瓜果蔬菜,一應(yīng)物品琳瑯滿目,任君選擇。只是當貨物多的時候,卻又給我們挑選增加了難度,這一檔新鮮,卻又貴了許多,那一檔便宜是便宜,可沒前面那一檔新鮮,這不,又要轉(zhuǎn)回去前面那一檔去買。 人啊,就是這樣的喜歡貨比三家,愛貪小便宜,而每走過一檔,檔主熱情的招呼,嫻熟的刀功,砍雞,殺魚,切肉,秤菜,真是手起刀落,許多時候是與你要的分量相差無幾。 這樣寒冷的天氣,在這樣濕濕漉漉的地方一天又一天的勞作,也真是辛苦,特別是那些賣魚檔,真是又濕又腥臭,可他們并不失熱情與笑容。每天起早貪黑的努力掙錢,這也是市井生活里最是充滿人情味,煙火味的地方了。 買得菜來,我們還得清洗,還得切,還得腌,還得想得要怎樣做才好吃,所以說,這買菜做飯這些事一點也不簡單,沒有一點心思,怕麻煩,沒有熱情與愛心是做不來也做不好的。 所以,想要做好飯,第一條就得先喜歡上吃,有了這個動力,最難的事也有了想一展身手的愿望,而當吃著自己身手做的飯菜,美食,那種內(nèi)心的滿足是不動手的人想像不到的。 而有了喜歡吃還不夠,還得有愛心,有耐心,這樣去做出來的飯菜美食,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了,再講點技巧,掌握好時間火候,這色香味,自自然然的就出來了。 買菜,是選擇的難,而做飯做菜,是練就耐心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用心的時候。油,鹽,各樣調(diào)料,火候都要不多也不少,恰到好處才好。少了,味道不夠。過了,食物就咸了,老了。 而做菜的時候最是忙碌,許多時候是顧得了這邊那邊又燒到糊了,也有許多時候給熱鍋里的油彈起燙到手,燙到臉。 特別是油炸肉類的時候,真是得特別的小心,單單那熱油滾燙的叫聲,就叫人緊張,手忙腳亂的。而盛夏時候的廚房,更是熱得如蒸蘢一般。 好不容易做好了,一家人開心的吃,只是吃完飯這洗洗擦擦的一大堆的事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得這主婦來收拾,這少了愛心能行嗎。 肯定不行吧,這樣細細碎碎不起眼的工作,才是最能彰顯一個人的素養(yǎng)與愛心,別看不起買菜做飯這樣凡俗卻充滿煙火氣的工作,其實它才是最平實最妥貼最能從中體會到平凡幸福的所在。 一粥一飯,一菜一湯,一家人圍坐品嘗,說說笑笑,美食,既能暖人腸胃,也是維系一個家庭,與親人共聚天倫的最佳打開方式。 記得三毛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睡覺、數(shù)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可不是嗎,平實的人間煙火,才是最能滋養(yǎng)人,最長久的。愛他,那就先保障滿足他的胃。愛家,那就從買菜做飯這件事兒開始吧。 |
|